英文缩略词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5页 |
前言 | 第15-21页 |
第一章 转GmDREB1基因抗旱小麦与亲本小麦的营养成分比较 | 第21-27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样品收集及样品制备 | 第21页 |
·检测指标及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| 第22页 |
2. 结果 | 第22-26页 |
·转基因小麦与亲本小麦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 | 第22-23页 |
·转基因小麦与亲本小麦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| 第23-24页 |
·转基因小麦与亲本小麦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·转基因小麦与亲本小麦维生素含量的比较 | 第25页 |
·转基因小麦与亲本小麦矿物质含量的比较 | 第25-26页 |
3. 讨论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转GmDREB1基因抗旱小麦的慢性毒性研究 | 第27-46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2页 |
·小麦 | 第28页 |
·饲料配制 | 第28-30页 |
·实验动物与饲养条件 | 第30-31页 |
·一般情况观察、体重、进食量 | 第31页 |
·全血、血清的采集与测定 | 第31页 |
·尿常规 | 第31-32页 |
·脏器系数 | 第32页 |
·病理学检查 | 第32页 |
·统计处理 | 第32页 |
2. 结果 | 第32-44页 |
·饲料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| 第32-33页 |
·一般情况、体重、进食量 | 第33-36页 |
·血常规 | 第36-38页 |
·血生化 | 第38-40页 |
·淋巴细胞亚群 | 第40页 |
·尿常规 | 第40-42页 |
·脏器系数 | 第42-43页 |
·病理学检测结果 | 第43-44页 |
3. 讨论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转GmDREB1基因抗旱小麦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| 第46-68页 |
第一部分 传统培养计数研究粪便主要菌群的数量变化 | 第46-52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46-47页 |
·样品的采集与稀释 | 第47页 |
·平板涂布及培养 | 第47页 |
·菌落计数 | 第47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7-48页 |
2. 结果 | 第48-49页 |
·粪便主要菌群平板计数结果 | 第48-49页 |
3. 讨论 | 第49-52页 |
第二部分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大鼠粪便菌群多样性 | 第52-68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6页 |
·样品的采集 | 第52页 |
·粪便总DNA的提取 | 第52-53页 |
·细菌16SrDNA V3区片段的PCR扩增 | 第53-54页 |
·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| 第54-55页 |
·DGGE图谱分析 | 第55页 |
·优势条带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6页 |
2. 结果 | 第56-63页 |
·粪便菌群16SrDNA V3区片段的PCR扩增结果 | 第56-57页 |
·DGGE电泳结果及图谱分析 | 第57-60页 |
·多样性分析 | 第60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DGGE条带比对和测序结果分析 | 第63页 |
3. 讨论 | 第63-68页 |
第四章 外源基因在大鼠体内残留的检测 | 第68-76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68-73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68页 |
·样品取材 | 第68-69页 |
·DNA提取 | 第69页 |
·PCR反应 | 第69-71页 |
·质量控制措施 | 第71-72页 |
·PCR结果的判定程序 | 第72-73页 |
2. 结果 | 第73-74页 |
·小麦及饲料的PCR结果 | 第73页 |
·组织及粪便中外源DNA检测 | 第73-74页 |
3. 讨论 | 第74-76页 |
全文小结 | 第76-77页 |
创新点 | 第77页 |
研宄的不足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6页 |
综述 | 第86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
论著 | 第94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附录Ⅰ个人简历 | 第101-102页 |
附录Ⅱ实验照片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