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7页 |
| 第一章 序言 | 第17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7-22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融合蛋白 Trx-LL-37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载体构建 | 第23-39页 |
| ·前言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3-25页 |
| ·菌株和质粒 | 第23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23页 |
| ·引物 | 第23-24页 |
| ·主要培养基和溶液配制 | 第24-25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5-30页 |
| ·Trx-LL-37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LL-37 的 T-A 克隆 | 第26-29页 |
| ·LL-37 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30-35页 |
| ·Trx-LL-37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·目的基因 LL-37 的 PCR 扩增 | 第33-34页 |
| ·重组质粒 pMD18-T-LL-37 的鉴定 | 第34页 |
| ·表达载体 pET32a-LL-37 的鉴定 | 第34-35页 |
| ·讨论 | 第35-39页 |
| 第三章 LL-37 的原核表达、纯化及鉴定 | 第39-60页 |
| ·前言 | 第39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9-44页 |
| ·菌株与质粒 | 第39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39-40页 |
| ·主要溶液配制 | 第40-43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3-4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4-48页 |
| ·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及鉴定 | 第44-45页 |
| ·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| 第45-46页 |
| ·融合蛋白 Trx-LL-37 的纯化 | 第46-48页 |
| ·目的蛋白 LL-37 的纯化及 RP-HPLC 分析 | 第48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48-57页 |
| ·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、鉴定及可溶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| 第49-54页 |
| ·融合蛋白 Trx-LL-37 的纯化 | 第54页 |
| ·目的蛋白 LL-37 的获得 | 第54-57页 |
| ·讨论 | 第57-60页 |
| 第四章 LL-37 抗小鼠深Ⅱ度烫伤 MRSA 感染活性的初步研究 | 第60-77页 |
| ·前言 | 第60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60-62页 |
| ·菌株 | 第60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60-61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61页 |
| ·主要培养基和溶液配制 | 第61-62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6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62-67页 |
| ·抑菌活性检测 | 第62-63页 |
| ·小鼠深Ⅱ度烫伤 MRSA 创伤感染模型的建立 | 第63-64页 |
| ·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| 第64页 |
| ·用药方法 | 第64页 |
| ·检测指标与方法 | 第64-65页 |
| ·LL-37 抗 MRSA 生物膜的初步研究 | 第65-67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67-74页 |
| ·抑菌活性检测 | 第67-68页 |
| ·小鼠深Ⅱ度烫伤 MRSA 创伤感染模型的建立 | 第68页 |
| ·各组小鼠大体状况观察 | 第68-69页 |
| ·菌负荷结果 | 第69页 |
| ·感染创面愈合情况观察 | 第69-71页 |
| ·LL-37 抗生物膜初步研究 | 第71-74页 |
| ·讨论 | 第74-77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77-78页 |
| 研究展望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及所受奖励 | 第86-87页 |
| 附录 1 英文缩写语中文对照 | 第87-88页 |
| 附录 2 载体图谱 | 第88-89页 |
| 附录 3 测序图 | 第89-90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90-9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5-99页 |
| 致谢 | 第99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