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开采论文--煤矿开采论文--煤矿开采设计论文

基于蠕变理论的房柱式开采留设煤柱长期稳定性研究

致谢第1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1 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理论发展历史第10页
     ·应用前景第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煤柱稳定性研究的发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-15页
2 房柱式开采中煤柱长期稳定性理论分析第15-27页
   ·蠕变的定义第15-17页
   ·蠕变理论的基本元件第17-20页
     ·弹性体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粘滞性体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圣维南塑性体模型第19-20页
   ·蠕变理论的典型基本组合模型第20-27页
     ·理想粘塑性体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中村体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·西原模型第24-27页
3 煤岩的蠕变模型与本构方程第27-34页
   ·牛顿体和非牛顿体第27-28页
   ·西原模型的改进第28-34页
     ·西原加速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·西原非牛顿体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 ·经验模型第33-34页
4 房柱式开采煤柱长期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·房柱式开采留设煤柱长期稳定性理论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房柱式开采矿柱破坏机理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·房柱式开采留设煤柱破坏机理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煤柱的尺寸效应第35页
     ·煤柱的时间效应第35-36页
   ·房柱式煤柱长期稳定性影响因素第36-37页
5 基于蠕变理论的5“煤实验研究第37-48页
   ·试验方案第37-39页
   ·试验数据分析第39-47页
     ·多项式拟合第41-44页
     ·西原模型拟合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西原加速模型拟合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西原非牛顿体拟合第46-47页
   ·试验结论第47-48页
6 单侯矿5#、6#煤留设煤柱优化设计第48-77页
   ·工程概况第48-53页
     ·设计区域情况介绍第48-50页
     ·自然地理第50页
     ·地面建筑物情况第50页
     ·设计区域地质、采矿条件第50-51页
     ·设计开采区域5#、6#煤赋存情况第51页
     ·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第51-53页
   ·5#煤房柱式开采方案研究第53-77页
     ·煤房宽度的确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煤柱的宽度设计第54页
     ·煤柱强度计算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煤柱平均应力计算第55页
     ·不同方案对比第55-57页
     ·煤柱尺寸验算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各方案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第58-69页
     ·顶板变形规律的FLAC3D模拟分析第69-77页
7 基于实验的煤柱长期稳定性研究初探第77-79页
8 工作展望第79-80页
结论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5页
作者简历第85-87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石泉煤矿下保护层开采及瓦斯抽采技术研究
下一篇:跃进煤矿F16断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