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市亚洲金融大厦地基勘察与基坑支护设计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意义和选题依据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|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勘察设计预期目标 | 第16-23页 |
| ·拟建工程概况 | 第16-17页 |
| ·区域地质条件 | 第17页 |
| ·区域地质构造 | 第17页 |
| ·地震活动带划分 | 第17页 |
| ·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| 第17-18页 |
| ·区域气象概况 | 第17-18页 |
| ·地下水赋存条件 | 第18页 |
| ·场地的地形、地貌条件 | 第18页 |
| ·工程勘察设计预期目标 | 第18-19页 |
| ·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| 第19页 |
| ·勘察任务布置 | 第19-21页 |
| ·勘察范围 | 第19页 |
| ·勘探点布置 | 第19-20页 |
| ·孔深设计 | 第20-21页 |
| ·勘察工作量统计 | 第21-22页 |
| ·施工设备及工期计划 | 第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3章 勘察施工情况与成果分析 | 第23-33页 |
| ·工作量完成情况 | 第23页 |
| ·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其岩性特征 | 第23-25页 |
| ·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(Q4ml) | 第23页 |
| ·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积层(Q42al) | 第23-25页 |
| ·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5-27页 |
| ·地下水赋存条件 | 第25页 |
| ·地下水动态特征 | 第25页 |
| ·地下水及环境土腐蚀性评价 | 第25-27页 |
| ·岩土工程参数选取 | 第27-29页 |
| ·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| 第29-31页 |
| ·场地地震效应 | 第29-30页 |
| ·波速测试 | 第29页 |
| ·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| 第29-30页 |
| ·场地抗震设防烈度、地震动加速度及特征周期 | 第30页 |
| ·液化评价 | 第30页 |
| ·冻胀性评价 | 第30页 |
| ·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| 第30页 |
| 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| 第30页 |
| ·地基持力层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| ·岩土设计参数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| 第4章 基坑支护方案 | 第33-44页 |
| ·基坑开挖和支护方法选择 | 第33-36页 |
| ·基坑开挖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基坑支护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·基坑支护设计原则的确定 | 第36-37页 |
| ·基坑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| ·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| 第38-42页 |
| ·基坑降水措施 | 第42页 |
| ·基坑抗浮设计 | 第42-43页 |
| ·基坑变形监测 | 第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5章 基坑分步开挖稳定性模拟分析 | 第44-51页 |
| ·模拟手段 | 第44-45页 |
| ·北九马路一侧(AB 段)基坑支护稳定性模拟 | 第45-49页 |
| ·开挖工况 | 第45-46页 |
| ·各工况包络线图比较 | 第46-49页 |
| ·抗滑稳定性验算 | 第49-50页 |
| ·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| 第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1-53页 |
| ·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·建议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| 附录 | 第55-85页 |
|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85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