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号学视角下旗袍在国内的“流行”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理论支持 | 第10-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文献研究法 | 第13页 |
·跨学科研究法 | 第13页 |
·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旗袍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| 第14-21页 |
·旗袍的外在表征符号(能指) | 第14-18页 |
·符号要素——衩、领子、盘扣、色彩、纹样、材质 | 第14-17页 |
·衩和领子 | 第14-15页 |
·盘扣 | 第15-16页 |
·色彩 | 第16页 |
·纹样 | 第16-17页 |
·材质 | 第17页 |
·符号集合体——旗袍 | 第17-18页 |
·旗袍的内在象征符号(所指) | 第18-21页 |
·原始图腾崇拜 | 第18-19页 |
·“清”、“老”思想 | 第19-20页 |
·重“意” | 第20页 |
·理性的含蓄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旗袍文化与文化旗袍 | 第21-30页 |
·旗袍之名 | 第21页 |
·旗袍文化 | 第21-26页 |
·19 世纪 20 年代 | 第22-23页 |
·19 世纪 30 年代 | 第23-24页 |
·19 世纪 40 年代 | 第24-25页 |
·1949 年到 1977 年 | 第25-26页 |
·旗袍精神 | 第26页 |
·文化旗袍——以旗袍之名 | 第26-30页 |
·旗袍——中国符号 | 第26-28页 |
·影视中的旗袍 | 第26-27页 |
·穿旗袍的明星 | 第27页 |
·国家活动中的旗袍 | 第27-28页 |
·婚礼中的旗袍 | 第28页 |
·泛化的旗袍品牌 | 第28页 |
·旗袍——时尚符号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旗袍在国内的“流行”现状 | 第30-39页 |
·国内旗袍的品牌现状 | 第31-33页 |
·诗性命名 | 第32页 |
·记忆度不高 | 第32页 |
·符号化消费 | 第32-33页 |
·旗袍在国内市场的受众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深访对象 | 第33-34页 |
·深访记录 | 第34-36页 |
·深访总结 | 第36-39页 |
·消费者购买旗袍的原因 | 第36-37页 |
·消费者喜欢但不购买旗袍的原因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从表征符号到时尚消费 | 第39-49页 |
·编码中国文化符号——设计师和商家 | 第39-42页 |
·设计师 | 第39-40页 |
·企业和商家 | 第40-42页 |
·符号的文化再创设——广告、时尚系统和社会互动 | 第42-46页 |
·广告 | 第42-44页 |
·时尚媒体的意识形态建构 | 第44-45页 |
·互动体验 | 第45-46页 |
·符号译码者——潜在消费群体 | 第46-47页 |
·传承传统符号 | 第47-48页 |
·品牌符号化 | 第48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