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·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基本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中国化 | 第17-28页 |
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| 第17-20页 |
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内涵 | 第17页 |
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| 第17-20页 |
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| 第20-28页 |
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| 第20-25页 |
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价值追求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传承与发展 | 第28-53页 |
·毛泽东对群众观的探索与贡献 | 第28-36页 |
·人民群众的内涵 | 第28-30页 |
·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| 第30-32页 |
·把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| 第32-34页 |
·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党群众工作的准则 | 第34-36页 |
·邓小平对毛泽东群众观的继承与创新 | 第36-42页 |
·赋予“人民群众”以新的时代内涵 | 第36-37页 |
·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,要相信群众,依靠群众 | 第37-39页 |
·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准则和标准 | 第39-40页 |
·正确评价领袖的功过是非以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| 第40-42页 |
·江泽民对毛泽东、邓小平群众观的继承与丰富 | 第42-46页 |
·科学地界定了“人民”的范畴,对“党的群众基础”做出了全新的概括 | 第42-43页 |
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生长点,同时也是根本的归结点 | 第43-46页 |
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密切联系群众 | 第46页 |
·胡锦涛对毛泽东、邓小平、江泽民群众观的继承与提升 | 第46-53页 |
·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| 第47-48页 |
·“三为民思想”构筑胡锦涛群众观的核心内容 | 第48-51页 |
·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体现群众观的执政理念 | 第51-53页 |
第4章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当代价值 | 第53-64页 |
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| 第53-57页 |
·把群众“高兴不高兴”、“满意不满意”、“答应不答应”作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| 第57-59页 |
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| 第59-60页 |
·坚持以人为本,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| 第60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