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药篦齿虎耳草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1章 虎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| 第11-21页 |
·虎耳草属植物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虎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| 第12-18页 |
·黄酮类 | 第12-14页 |
·萜类和挥发油类 | 第14-16页 |
·其他类型化合物 | 第16-18页 |
·虎耳草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| 第18-21页 |
·抗肿瘤作用 | 第18页 |
·保肝作用 | 第18页 |
·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 | 第18-19页 |
·抗氧化作用 | 第19页 |
·抗菌作用 | 第19-20页 |
·抗炎作用 | 第20页 |
·降血糖作用 | 第20页 |
·镇咳作用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藏药篦齿虎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| 第21-47页 |
·篦齿虎耳草概述 | 第2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1-2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1页 |
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1-22页 |
·提取与分离 | 第22-2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9页 |
·篦齿虎耳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结构 | 第25-31页 |
·化合物结构鉴定 | 第31-39页 |
·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| 第39-47页 |
第3章 篦齿虎耳草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| 第47-58页 |
·实验样品 | 第47页 |
·实验菌株 | 第47页 |
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4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8-50页 |
·培养基的制备 | 第48-49页 |
·菌株的活化 | 第49页 |
·菌液的制备 | 第49页 |
·最适接菌浓度的测定 | 第49页 |
·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8页 |
·五种菌最适接菌浓度 | 第50页 |
·石油醚部位浸膏对五种菌最小抑菌浓度的确定 | 第50-53页 |
·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对五种菌最小抑菌浓度的确定 | 第53-55页 |
·正丁醇部位浸膏对五种菌最小抑菌浓度的确定 | 第55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A (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)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