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四、研究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| 第1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9页 |
| ·传统隐私权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·网络隐私权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| ·“网络隐私权”的定义 | 第15页 |
| ·“网络隐私权”的构成 | 第15-17页 |
| ·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问题新发展 | 第17-19页 |
| ·大数据概念及其特征 | 第17页 |
| ·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问题新发展 | 第17-19页 |
| 第2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侵权状况分析 | 第19-28页 |
| ·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侵权原因 | 第19-22页 |
| ·网络传播的属性决定 | 第19-21页 |
| ·大数据所附属的价值决定 | 第21-22页 |
| ·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侵权特征 | 第22-26页 |
| ·侵权手段智能化、隐蔽化 | 第22页 |
| ·侵权主体多元化、匿名化 | 第22-25页 |
| ·侵权对象性质的双重化 | 第25页 |
| ·侵权后果严重化和复杂化 | 第25-26页 |
| ·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侵权方式 | 第26-28页 |
| ·对个人数据的不当搜集 | 第26页 |
| ·对个人数据的二次利用 | 第26-27页 |
| ·侵犯个人领域和个人活动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国内外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对比分析 | 第28-37页 |
| ·大数据发展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困局 | 第28-29页 |
| ·国际范围内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对比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·立法保护主导模式 | 第29-31页 |
| ·行业自律主导模式 | 第31-32页 |
| ·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及问题 | 第32-37页 |
| ·我国网民对网络隐私权保护关心程度 | 第32-33页 |
| ·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 | 第33-35页 |
| ·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7页 |
| 第4章 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的构想 | 第37-42页 |
| ·立法先行角度 | 第37-38页 |
| ·行业自律角度 | 第38-39页 |
| ·技术开发角度 | 第39-40页 |
| ·强化个人保护意识 | 第40-41页 |
| ·加强国际合作 | 第41-42页 |
| 结语 | 第42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| 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