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1章 概述 | 第8-18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| 第8-13页 |
·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及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计算方法 | 第18-26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·密度泛函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GGA 泛函与 PBE 泛函 | 第19-20页 |
·所用软件与模块 | 第20-21页 |
·参数设置 | 第21-24页 |
·泛函与基组 | 第21页 |
·轨道截断 | 第21-22页 |
·k 点测试 | 第22-23页 |
·几何优化参数 | 第23-24页 |
·本文中形成能与结合能的定义 | 第24-26页 |
·缺陷的形成能 | 第24页 |
·结合能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石墨烯与 Pt 簇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| 第26-50页 |
·理想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| 第26-34页 |
·理想石墨烯的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理想石墨烯的电子结构性质 | 第27-28页 |
·能带结构 | 第28-31页 |
·态密度 | 第31-32页 |
·电子密度及电子密度差分 | 第32-34页 |
·缺陷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| 第34-46页 |
·单空位缺陷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| 第34-40页 |
·双空位缺陷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| 第40-46页 |
·Pt 簇的结构和性质 | 第46-49页 |
·Pt 簇的几何结构及结合能 | 第46-48页 |
·Pt 簇的电子性质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Pt 簇石墨烯复合体的界面相互作用及电子结构 | 第50-70页 |
·理论模型 | 第50-57页 |
·Pt 簇在理想石墨烯表面上的模型 | 第50-52页 |
·Pt 簇在单空位缺陷石墨烯表面上的模型 | 第52-54页 |
·Pt 簇在双空位缺陷石墨烯表面上的模型 | 第54-57页 |
·Pt 簇在石墨烯表面上的吸附能 | 第57-60页 |
·Pt 簇在理想石墨烯表面上的吸附能 | 第57-58页 |
·Pt 簇在单空位缺陷石墨烯表面上的吸附能 | 第58页 |
·Pt 簇在双空位缺陷石墨烯表面上的吸附能 | 第58-60页 |
·Pt 簇与石墨烯界面作用的本质 | 第60-66页 |
·能带与态密度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布居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电子密度与差分密度 | 第64-66页 |
·Pt 簇吸附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影响 | 第66-69页 |
·场发射性能 | 第66-67页 |
·电子输运能力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5章 Pt 簇/石墨烯复合体的表面氧还原反应的研究 | 第70-78页 |
·研究背景与参数选择 | 第70页 |
·分子吸附 | 第70-76页 |
·分子吸附的位点与稳定性 | 第70-74页 |
·分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| 第74-76页 |
·反应势垒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结论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