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8页 |
·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5页 |
·资产证券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·信用评级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信用评级运用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和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基本理论 | 第18-27页 |
·资产证券化基础理论 | 第18-22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9-20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| 第20-21页 |
·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·信用评级的基础理论 | 第22-27页 |
·信用评级概念和内涵 | 第22-23页 |
·信用评级原则与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信用评级作用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方法理论 | 第27-39页 |
·基础资产池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基础资产选择情况及特点 | 第28页 |
·基础资产质量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交易结构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现金流支付机制 | 第30-31页 |
·交易结构安排 | 第31-34页 |
·法律结构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问题 | 第35-36页 |
·信用增级的法律问题 | 第36页 |
·证券化产品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| 第36-37页 |
·交易参与方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发起机构/货款服务机构 | 第37-38页 |
·资金保管机构 | 第38页 |
·受托机构/发行人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案例分析 | 第39-47页 |
·基础资产池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资产池的特征分布 | 第39-40页 |
·资产池定量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交易结构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现金流支付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交易结构安排 | 第44-45页 |
·法律结构分析 | 第45页 |
·交易参与方分析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后记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