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药用作物论文--菌类论文

固体培养蛹虫草中SOD的提取分离和性质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9页
第一章 概论第9-21页
   ·蛹虫草中的活性成分第9-10页
     ·虫草多糖第9-10页
     ·虫草酸第10页
     ·虫草多糖第10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第10页
   ·蛹虫草的人工培育与开发第10-11页
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第11-19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的种类第11-12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的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的作用机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对人体的作用第14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的理化性质第14-17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的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的分离纯化第18-19页
   ·本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-21页
第二章 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-42页
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21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22页
   ·蛹虫草SOD的分离提纯第22-29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的固体培养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的粗提取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的初步纯化第25-27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的进一步精制第27-29页
   ·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第29页
     ·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紫外分光光度法第30页
     ·考马斯亮蓝法第30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含量测定步骤第30-31页
   ·SOD酶活性的测定第31-34页
     ·化学发光法第32页
     ·黄嘌呤氧化酶-细胞色素C法第32页
     ·电泳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第33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酶活性的测定步骤第33-34页
   ·蛹虫草SOD同工酶电泳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各溶液的配制第35页
     ·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5-36页
   ·蛹虫草SOD相对分子量的测定第36-39页
     ·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原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·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各溶液的配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制胶第38页
     ·电泳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固定、染色及脱色第39页
     ·计算第39页
   ·蛹虫草SOD种类的鉴定第39页
     ·紫外光谱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·对特殊试剂的耐受性实验第39页
   ·蛹虫草SOD稳定性实验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SOD酶活力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pH值对SOD酶活力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糖类对SOD酶活力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有机酸对SOD酶活力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·培养基添加物对蛹虫草SOD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固体培养基中不添加蚕蛹粉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固体培养基中添加红薯粉第41-42页
第三章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-59页
   ·不同提取条件对蛹虫草SOD提取的影响第42-45页
     ·料液比对蛹虫草SOD提取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蛹虫草SOD提取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缓冲液pH对蛹虫草SOD提取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 ·超声提取条件对蛹虫草SOD提取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·硫酸铵盐饱和度对SOD盐析效果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·纯化后SOD的离子层析第46-47页
   ·蛹虫草SOD蛋白含量的测定第47-48页
   ·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酶活力第48-50页
     ·EDTA加入量对酶活力测定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·pH值对酶活力测定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邻苯三酚浓度对酶活力测定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酶活力测定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·蛹虫草SOD同工酶电泳染色结果第50页
   ·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结果第50-52页
   ·蛹虫草SOD种类的鉴定结果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紫外检测结果第52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对抑制剂的耐受性第52-53页
   ·蛹虫草SOD稳定性的研究第53-57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的热稳定性第53页
     ·蛹虫草SOD的酸碱稳定性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糖类对蛹虫草SOD稳定性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有机酸对蛹虫草SOD稳定性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 ·对比不同成分培养基培养后的蛹虫草SOD酶活力和含量第57-59页
     ·不添加蚕蛹粉的固体培养第57页
     ·添加红薯粉的固体培养第57-59页
结论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电致化学发光DNA甲基化生物传感方法研究
下一篇:基于金磁微粒的人血清总睾酮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