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气管道内涂层制备及其减阻性能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·管道内涂减阻技术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减阻内涂层的优势 | 第11-12页 |
| ·内减阻涂料的基本要求 | 第12页 |
| ·内减阻涂料的组分 | 第12-13页 |
| ·减阻机理与减阻效果评价 | 第13-17页 |
| ·减阻方法与原理 | 第13-15页 |
| ·内涂层管道减阻效果评价 | 第15-17页 |
| 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2章 无溶剂环氧涂料的设计 | 第19-27页 |
| ·前言 | 第19页 |
| ·成膜树脂选择 | 第19-22页 |
| ·固化剂选择 | 第22-23页 |
| ·颜料选择 | 第23-24页 |
| ·颜料体积浓度选择 | 第24-25页 |
| ·助剂选择 | 第25-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3章 氧化铁红粉体表面改性研究 | 第27-42页 |
| ·前言 | 第2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7-29页 |
| ·原料及仪器 | 第27-28页 |
| ·改性工艺 | 第28-29页 |
| ·改性粉体检测及表征 | 第29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29-37页 |
| ·不同用量偶联剂对氧化铁红亲油化度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不同用量偶联剂对氧化铁红吸油值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不同用量偶联剂对氧化铁红透水性以及接触角影响 | 第31-33页 |
| ·不同用量偶联剂对氧化铁红粒度分布影响 | 第33-35页 |
| ·不同用量偶联剂对氧化铁红分散状态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两种偶联剂改性氧化铁红红外光谱图 | 第36-37页 |
| ·偶联剂改性机理分析 | 第37-40页 |
| ·硅烷偶联剂 | 第37-39页 |
| ·钛酸酯偶联剂改性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| 第4章 涂料制备及性能检测 | 第42-54页 |
| ·前言 | 第42页 |
| ·涂料的制备 | 第42-44页 |
| ·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 | 第4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2-43页 |
| ·涂料制备过程 | 第43页 |
| ·涂装 | 第43-44页 |
| ·涂层性能的检测 | 第44-50页 |
| ·涂层电化学交流阻抗试验 | 第50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5章 涂层管道减阻效果研究和配方的优化 | 第54-68页 |
| ·前言 | 第54页 |
| ·测量段管道的设计 | 第54-57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| 第57-58页 |
| ·减阻装置的建立 | 第58-59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59-60页 |
| ·涂料配方设计 | 第60-62页 |
| ·涂层的基本性能测试 | 第62-63页 |
| ·基于减阻性能的涂料配方结果分析 | 第63-67页 |
| ·各因素的主次顺序 | 第64页 |
| ·涂料配方优选方案的确定 | 第64-65页 |
| ·涂料配方中各因素对减阻效果的影响趋势 | 第65-66页 |
| ·优化配方的减阻以及增输效果 | 第66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