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态模锻模具关键参数的设计准则研究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目录 | 第9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·液态模锻技术概述 | 第11-13页 |
| ·液态模锻设备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液态模锻工艺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| ·液态模锻模具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| ·液态模锻应用前景 | 第20-21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目标、内容和意义 | 第21-24页 |
| ·目标和意义 | 第21-22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2 间接液态模锻压室设计研究 | 第24-40页 |
| ·压室设计的必要性 | 第24-25页 |
| ·凝固壳厚度的计算与推导 | 第25-27页 |
| ·压室几何尺寸设计 | 第27-31页 |
| ·压室内径和高度的设计 | 第27-29页 |
| ·压室壁厚的计算 | 第29-31页 |
| ·压室内激冷层的运动分析及消除激冷层的温度条件 | 第31-35页 |
| ·应用与验证 | 第35-40页 |
| 3 运动副间隙设计研究 | 第40-53页 |
| ·热作用下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 | 第40-42页 |
| ·热作用对压头和压室尺寸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| ·液锻力对压头-压室尺寸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热力耦合作用下对压头-压室尺寸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压头-压室的最大间隙 | 第47-49页 |
| ·应用与讨论 | 第49-53页 |
| 4 内浇道设计准则研究 | 第53-73页 |
| ·内浇道设计的必要性 | 第53页 |
| ·内浇道类型及其位置设计 | 第53-55页 |
| ·内浇道等效直径设计——与最大充型速度相关 | 第55-59页 |
| ·单位充型长度上的压降 | 第55-57页 |
| ·内浇道等效直径的计算 | 第57-59页 |
| ·内浇道极限长度设计 | 第59-70页 |
| ·节流面积的计算 | 第59-60页 |
| ·间接液锻的补缩力学条件 | 第60-68页 |
| ·内浇道极限长度设计 | 第68-70页 |
| ·应用与讨论 | 第70-73页 |
| 5 液态模锻冷却系统设计研究 | 第73-89页 |
| ·冷却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| 第73-74页 |
| ·对模具温度控制的要求 | 第74页 |
| ·冷却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| 第74-75页 |
| ·模具温度场分析 | 第75-80页 |
| ·模具一维瞬态温度场分析 | 第75-78页 |
| ·铸件/模具界面热阻对模具温度场的影响 | 第78-80页 |
| ·确定冷却水道位置和间距 | 第80-82页 |
| ·确定冷却水道的间距 | 第80-81页 |
| ·确定冷却水道的距离型腔表面的距离 | 第81-82页 |
| ·计算冷却系统冷却介质流量 | 第82-85页 |
| ·铸件产生的总热量 | 第82页 |
| ·冷却介质带走的热量 | 第82-85页 |
| ·应用与讨论 | 第85-89页 |
| 6 结论 | 第89-9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1-97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97-101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