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黄花蒿简介 | 第11页 |
·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发现和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青蒿素来源 | 第12-17页 |
·青蒿素在植物中的合成及关键酶 | 第12-14页 |
·通过育种提高青蒿素含量 | 第14-15页 |
·组织培养法提高青蒿素含量 | 第15-16页 |
·利用生物反应器获得青蒿素 | 第16页 |
·生物技术法提高青蒿素含量 | 第16-17页 |
·本研究的选题依据 | 第17-19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2 拟南芥G12启动子的克隆 | 第20-24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2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0-24页 |
·拟南芥植株总DNA的提取 | 第20-21页 |
·拟南芥G12全长基因的获得 | 第21-22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| 第22页 |
·G12启动子基因的鉴定 | 第22-24页 |
3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WM101-G12::iaaM | 第24-32页 |
·材料和试剂 | 第2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4-32页 |
·大肠杆菌质粒pWM101的提取 | 第24-25页 |
·植物表达载体pWM101-G12::iaaM构建流程 | 第25-26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26页 |
·植物表达质粒载体pWM101-G12的构建及检测 | 第26-29页 |
·pWM101-G12载体的构建 | 第26-28页 |
·pWM101-G12的菌落PCR及酶切检测 | 第28-29页 |
·植物表达载体pWM101-G12::iaaM载体的构建及检测 | 第29-32页 |
·pWM101-G12::iaaM载体的构建 | 第29-31页 |
·pWM101-G12::iaaM的菌落PCR及酶切检测 | 第31-32页 |
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黄花蒿转化 | 第32-39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2-33页 |
·菌株与质粒 | 第32页 |
·菌种及培养基 | 第32页 |
·植物材料及植物培养基 | 第32-33页 |
·酶、试剂与试剂盒 | 第3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3-39页 |
·表达载体pWM101-G12::iaaM转化根癌农杆菌 | 第33-35页 |
·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击转化 | 第33-34页 |
·农杆菌GV3101菌落PCR检测 | 第34-35页 |
·叶盘法转化黄花蒿 | 第35-37页 |
·黄花蒿无菌苗的获得 | 第35页 |
·培养基激素配比的确定 | 第35页 |
·黄花蒿对潮霉素耐受性实验 | 第35页 |
·农杆菌侵染液的准备 | 第35-36页 |
·预培养和共培养 | 第36页 |
·丛生芽的诱导 | 第36-37页 |
·丛生芽的诱导生根 | 第37页 |
·转基因黄花蒿基因组DNA的提取及PCR检测 | 第37页 |
·CTAB法提取黄花蒿基因组DNA | 第37页 |
·黄花蒿PCR分子检测 | 第37页 |
·腺毛密度观察 | 第37-39页 |
5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9页 |
·结果 | 第39-46页 |
·拟南芥基因组DNA紫外检测结果 | 第39页 |
·G12启动子的扩增及检测 | 第39-40页 |
·植物表达载体pWM101-G12::iaaM的构建 | 第40-43页 |
·pWM101-G12::iaaM转化农杆菌GV3101的检测 | 第43-44页 |
·子叶及幼嫩的叶盘法转化黄花蒿 | 第44-45页 |
·转基因黄花蒿PCR检测结果 | 第45页 |
·转基因黄花蒿腺毛数量及大小的鉴定 | 第45-46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46-49页 |
·iaaM基因表达结果分析 | 第46页 |
·黄花蒿遗传转化方法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转基因阳性苗死亡分析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缩写词表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