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9-10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| ·农业生产函数及其概念 | 第11页 |
| ·效率理论及其定义 | 第11-12页 |
| ·效率的测度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参数方法—随机前沿法 | 第12页 |
| ·非参数方法—数据包络分析法 | 第12-13页 |
| ·两种方法的比较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| ·关于粮食生产效率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| 3 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及存在问题 | 第16-21页 |
| ·河南省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概述 | 第16-17页 |
| ·河南省粮食生产区域条件 | 第16页 |
| ·河南省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 | 第16-17页 |
| ·河南省粮食生产阶段划分 | 第17-18页 |
| ·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 | 第18-20页 |
| ·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| 第18-19页 |
| ·化肥施用量迅速增加 | 第19页 |
| ·农村用电量持续上升 | 第19-20页 |
| ·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| 4 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的测算 | 第21-29页 |
| ·理论模型 | 第21-24页 |
| ·数据包络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莫氏生产率指数(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) | 第22-24页 |
| ·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| 第24页 |
| ·河南省粮食生产综合效率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·非有效地市的调整 | 第26-27页 |
| ·基于莫氏指数的动态效率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5 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模型介绍 | 第29-30页 |
| ·指标选择与基本假设 | 第30页 |
| ·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31-34页 |
| ·结论 | 第31-32页 |
| ·对策与建议 | 第32-34页 |
| ·合理调整粮食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| 第32页 |
| ·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 | 第32页 |
| ·合理规划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 | 第32页 |
| ·大力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| 第32-33页 |
| ·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| 第33页 |
| ·改造中低产田 | 第33页 |
| ·加快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 | 第33-3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4-37页 |
| ABSTRACT | 第37-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