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 | 第11-15页 |
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消能减震装置的分类,力学模型和增层形式 | 第16-28页 |
·分类 | 第16-18页 |
·位移型消能减震装置 | 第16-17页 |
·速度型消能减震装置 | 第17-18页 |
·其他型的消能减震装置 | 第18页 |
·力学模型 | 第18-25页 |
·位移型恢复力模型 | 第18-21页 |
·速度型恢复力模型 | 第21-25页 |
·主要形式 | 第25-28页 |
·直接增层 | 第25页 |
·外套增层 | 第25-27页 |
·室内增层 | 第27页 |
·地下增层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消能减震结构的阻尼理论和分析方法 | 第28-39页 |
·经典阻尼和阻尼比 | 第28-32页 |
·经典阻尼理论 | 第28-30页 |
·阻尼比的计算 | 第30-32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2-37页 |
·底部剪力法 | 第33页 |
·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| 第33-34页 |
·时程分析法 | 第34-35页 |
·快速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| 第35-37页 |
·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标准 | 第37-39页 |
·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 | 第37页 |
·消能减震的设计标准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消能减震增层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| 第39-51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2页 |
·有限元软件的选用 | 第39-41页 |
·地震波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·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42-51页 |
·模态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结构的动力性能分析 | 第45-51页 |
第5章 阻尼器系数的研究及阻尼器与隔振抗震性能对比 | 第51-60页 |
·阻尼器系数对增层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| 第51-56页 |
·速度指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| 第51-53页 |
·阻尼系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| 第53-56页 |
·阻尼器与隔振垫抗震性能对比 | 第56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和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7-68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