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4页 |
·锂离子电池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数值仿真技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4-26页 |
·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·数学物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·电化学模型的数学处理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研究进展 | 第17-22页 |
·电化学热模型研究 | 第17-20页 |
·热滥用模型研究 | 第20-22页 |
·有限元方法以及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简介 | 第22-24页 |
·有限元法 | 第23-24页 |
·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简介 | 第24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案 | 第24-26页 |
3 数学模型与实验验证方法 | 第26-34页 |
·电化学模型 | 第26-29页 |
·热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电化学-热耦合模型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验证方法 | 第31-34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31-33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33-34页 |
4 基于电化学-热耦合模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| 第34-43页 |
·模型有效性 | 第34-35页 |
·温度分布均匀性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电化学行为解析 | 第36-39页 |
·传质过程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电化学反应速率 | 第38-39页 |
·电化学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39-42页 |
·活性物质颗粒粒径对电化学过程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电极厚度对电化学过程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5 基于电化学-热耦合模型的放电过程热效应研究 | 第43-60页 |
·模型有效性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 | 第46-48页 |
·放电过程的温度场分布 | 第48-50页 |
·放电过程的温度场优化 | 第50-58页 |
·电池模块原型 | 第51-52页 |
·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对模块温度场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散热板对模块温度场的影响 | 第53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3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0-61页 |
·展望和建议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