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框架 | 第11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标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可能的创新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难点和不足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23页 |
·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相关研究 | 第15-19页 |
·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产业转移的相关述评 | 第18-19页 |
·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3页 |
·产业集聚的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9-20页 |
·产业集聚的国内研究状况 | 第20-22页 |
·产业集聚的相关述评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3-31页 |
·产业转移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产业转移概念 | 第23页 |
·产业转移的内涵 | 第23-24页 |
·产业集聚理论 | 第24页 |
·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作用机理与关系 | 第24-31页 |
·产业集聚吸引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 | 第25-27页 |
·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 | 第27-31页 |
第三章 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发展历程及启示 | 第31-39页 |
·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历程及启示 | 第31-33页 |
·国外产业转移发展历程 | 第31页 |
·国内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 | 第31-32页 |
·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历程的启示 | 第32-33页 |
·国内外产业集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| 第33-39页 |
·国外产业集聚发展历程 | 第33-34页 |
·国内产业集聚发展历程 | 第34-35页 |
·国内外产业集聚发展典型案例 | 第35-37页 |
·国内外产业集聚发展历程的启示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产业转移背景下发展安徽特色产业集聚研究 | 第39-63页 |
·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效应 | 第39-48页 |
·安徽经济发展现状 | 第39-40页 |
·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| 第40-46页 |
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产业集聚的产业选择及分布 | 第48-63页 |
·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比较分析 | 第48-56页 |
·承接产业转移中产业集聚的效应 | 第56-57页 |
·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| 第57-60页 |
·产业转移背景下特色产业集聚的选择及分布 | 第60-63页 |
第五章 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发展特色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——宿州市鞋业特色集聚产业 | 第63-69页 |
·我国鞋业发展状况 | 第63页 |
·宿州发展鞋业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3-67页 |
·宿州发展现状 | 第64页 |
·省外鞋业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| 第64-65页 |
·宿州市发展鞋业产业集聚的SWOT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产业转移背景下宿州市发展鞋业特色产业集聚的对策研究 | 第67-69页 |
第六章 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发展特色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 | 第69-73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69-73页 |
·积极发挥政府作用,发展好产业集聚 | 第69-70页 |
·打破区域界线,协调区域发展,实现更广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 | 第70页 |
·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,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核心体系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| 第70-71页 |
·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换代,发展产业集聚的品牌效应,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| 第71页 |
·搞好“大合肥”建设,发挥其在安徽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 | 第71-73页 |
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73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