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铁生《病隙碎笔》的修辞艺术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史铁生散文的研究现状简述 | 第9-14页 |
·从文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·从美学和哲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从修辞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《病隙碎笔》词句层面的修辞建构 | 第17-41页 |
·《病隙碎笔》语言的雅俗共建 | 第17-27页 |
·雅致语言的建构 | 第17-23页 |
·通俗语言的建构 | 第23-27页 |
·《病隙碎笔》语言的思辨性 | 第27-41页 |
·客观化的句型 | 第28-31页 |
·理性化的辞格 | 第31-41页 |
第三章 《病隙碎笔》文本层面的修辞建构 | 第41-67页 |
·多种对话模式相结合 | 第41-56页 |
·作者与自身的对话 | 第42-49页 |
·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| 第49-51页 |
·作者与世界的对话 | 第51-56页 |
·隐喻式叙事模式 | 第56-67页 |
·“人生命运”的反复隐喻叙事 | 第57-62页 |
·宗教隐喻叙事中“约伯”的隐喻 | 第62-67页 |
第四章 《病隙碎笔》精神层面的修辞建构 | 第67-75页 |
·前后期散文中作者精神风貌的变化 | 第67-71页 |
·忧伤沉郁转向从容豁达 | 第68-69页 |
·感性思辨转向理性思辨 | 第69-71页 |
·《病隙碎笔》中作者精神风貌形成的动因 | 第71-75页 |
·性格气质 | 第71-72页 |
·生活经历 | 第72-73页 |
·宗教素养 | 第73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