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31页 |
| 1 渤海西岸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的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2 海陆分布对沿海地区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| ·来自海洋的偏东风气流与渤海西岸地区对流性暴雨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| ·海陆风环流结构及其与沿海地区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| 3 两类强对流系统的多尺度结构及其演变 | 第15-20页 |
| ·准圆形MαCS的结构特征 | 第16-17页 |
| ·多单体或超级单体雷暴系统的结构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合并过程 | 第18-20页 |
| ·列车效应 | 第20页 |
| 4 强对流系统内部的闪电活动和电荷结构特征 | 第20-24页 |
| ·起电机制 | 第20-21页 |
| ·两类强对流系统内部的电荷结构特征 | 第21-22页 |
| ·两类强对流系统内部的闪电活动特征 | 第22-24页 |
| 5 强对流单体内部的云物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| 第24-28页 |
| ·电活动与动力场的相互作用 | 第24-26页 |
| ·电活动与微观场的相互影响 | 第26-28页 |
| 6 研究目的、意义与思路框架 | 第28-31页 |
|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介绍 | 第31-38页 |
| 1 观测资料 | 第31-33页 |
| 2 分析资料 | 第33-35页 |
| 3 方法介绍 | 第35-38页 |
| 第三章 海陆分布对渤海西岸地区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 | 第38-66页 |
| 1 偏东风气流与天津地区大雨以上降水的统计关系 | 第38-41页 |
| 2 准圆形MACS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和偏东风气流的特征 | 第41-44页 |
| ·环流背景的统计和分类 | 第41-42页 |
| ·偏东风气流的统计特征 | 第42-44页 |
| 3 偏东风气流对准圆形MACS暴雨强度和落区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| ·海洋地形的敏感性试验个例 | 第44-47页 |
| ·诊断分析个例 | 第47页 |
| 4 与海风辐合线有关的雷暴系统发生发展的环境 | 第47-52页 |
| ·环流背景的统计和分类 | 第48-50页 |
| ·层结不稳定参数阈值 | 第50-52页 |
| 5 海风辐合线作用于雷暴系统的动力热力过程 | 第52-64页 |
| ·触发类—海风辐合线作用于雷暴系统的动力热力过程 | 第52-58页 |
| ·合并类—海风辐合线作用于雷暴系统的动力热力过程 | 第58-64页 |
| 6 小结 | 第64-66页 |
| 第四章 准圆形MACS的多尺度结构及其演变 | 第66-104页 |
| 1 准圆形MACS的卫星图像特征 | 第66-70页 |
| ·红外云图TBB的统计特征 | 第66-67页 |
| ·可见光图像特征 | 第67-70页 |
| 2 准圆形MACS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| 第70-79页 |
| ·“20070718”锢囚状Mα CS多尺度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| 第70-76页 |
| ·“20090616”线状Mα CS多尺度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| 第76-79页 |
| 3 准圆形MACS内多尺度动力场的结构及其作用 | 第79-87页 |
| ·散度、涡度和垂直速度的垂直结构及其作用 | 第79-82页 |
| ·中尺度扰动风场的结构及其作用 | 第82-87页 |
| 4 准圆形MACS内MB(Γ)CS的动力热力组织机制 | 第87-97页 |
| ·锢囚状MαCS内Mβ(γ)CS的动力热力组织机制 | 第88-93页 |
| ·线状MαCS内Mβ(γ)CS的动力热力组织机制 | 第93-97页 |
| 5 对流系统的合并过程 | 第97-102页 |
| ·合并过程的CAPPI和RHI雷达图像 | 第99-100页 |
| ·用量化的雷达参量描述合并过程 | 第100-102页 |
| 6 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| 第五章 多单体雷暴的结构及其演变 | 第104-123页 |
| 1 渤海西岸地区雹暴的统计分类 | 第104-105页 |
| 2 “20080828”多单体雹暴的环境和结构演变 | 第105-115页 |
| ·海风辐合线触发多单体雹暴 | 第105-108页 |
| ·多个对流单体的演变和移动轨迹 | 第108-110页 |
| ·多个对流单体的结构特征 | 第110-115页 |
| 3 对流单体的合并过程 | 第115-119页 |
| ·合并过程的CAPPI和RHI雷达图像 | 第116-118页 |
| ·用量化的雷达参量描述合并过程 | 第118-119页 |
| 4 分裂过程 | 第119-122页 |
| ·分裂过程的CAPPI和RHI雷达图像 | 第120-121页 |
| ·分裂过程的动力解释 | 第121-122页 |
| 5 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| 第六章 两类强对流系统内的闪电活动和电荷结构特征 | 第123-156页 |
| 1 准圆形MACS内的闪电活动和电荷结构特征 | 第124-146页 |
| ·准圆形MαCS中MβCS内地闪特征 | 第124-128页 |
| ·准圆形MαCS中MβCS内的电荷结构特征 | 第128-131页 |
| ·MβCS内多个强降水对流单体的总闪特征 | 第131-142页 |
| ·MβCS内多个强降水对流单体内的电荷结构特征 | 第142-146页 |
| 2 多单体雷暴系统内的闪电活动和电荷结构特征 | 第146-153页 |
| ·总闪特征 | 第147-150页 |
| ·电荷结构特征 | 第150-153页 |
| 3 合并过程中闪电活动和电荷结构特征 | 第153-155页 |
| 4 小结 | 第155-156页 |
| 第七章 结论 | 第156-163页 |
| 1 主要结论 | 第156-159页 |
| 2 研究成果对预报预警业务的启示 | 第159-160页 |
| 3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60-161页 |
| 4 存在问题及对未来工作的设想 | 第161页 |
| 5 学习期间撰写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交流 | 第161-1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63-176页 |
| 致谢 | 第176-1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