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论 | 第9-14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(二) 相关研究状况 | 第9-13页 |
1、关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功能 | 第10-11页 |
2、关于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11-12页 |
3、关于解决大学生民族精神问题、加强其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 | 第12-13页 |
(三) 本文的思路及写作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4-21页 |
(一) 部分大学生国家意识淡化 | 第14-16页 |
1、部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模糊 | 第14-15页 |
2、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国家富强观 | 第15-16页 |
(二) 部分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减弱 | 第16-18页 |
1、部分大学生不了解甚至不愿了解传统文化 | 第16-17页 |
2、部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够 | 第17-18页 |
(三) 部分大学生公民人格不健全 | 第18-21页 |
1、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 | 第18-19页 |
2、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权利责任观 | 第19页 |
3、部分大学生诚实信用理念淡化 | 第19-20页 |
4、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理性、民主法治的现代理念 | 第20-21页 |
二、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问题的原因 | 第21-33页 |
(一)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乏力 | 第21-24页 |
1、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缺乏针对性 | 第21-22页 |
2、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| 第22-24页 |
3、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不够 | 第24页 |
(二) 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消极影响 | 第24-26页 |
1、全球化致使大学生国家意识弱化 | 第25页 |
2、全球化致使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淡化 | 第25-26页 |
3、全球化给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带来消极影响 | 第26页 |
(三)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负面影响 | 第26-30页 |
1、大众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| 第27-28页 |
2、大众文化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| 第28-29页 |
3、大众文化消解了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认同 | 第29-30页 |
(四) 社会发展进程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| 第30-33页 |
1、市场经济的弱点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消极影响 | 第30-31页 |
2、社会转型阶段各种严重社会问题的消极影响 | 第31-33页 |
三、解决大学生民族精神问题的对策 | 第33-47页 |
(一) 提高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| 第33-34页 |
1、重视民族精神教育,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 | 第33页 |
2、教育者要提高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认识 | 第33-34页 |
(二) 丰富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| 第34-38页 |
1、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| 第34-36页 |
2、注重民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培育 | 第36-37页 |
3、注重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育 | 第37-38页 |
4、坚持爱国主义,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 | 第38页 |
(三) 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载体 | 第38-41页 |
1、通过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| 第38-40页 |
2、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 | 第40-41页 |
(四) 构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网络 | 第41-42页 |
1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,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补益 | 第41-42页 |
2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,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相互强化 | 第42页 |
(五) 优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环境 | 第42-47页 |
1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优化校园环境 | 第43-44页 |
2、大力优化社会环境,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 | 第44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