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社会支持的研究--以北京市某打工子弟学校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6-10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6页 |
第二节 研究问题 | 第6-8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第二章 文献回顾 | 第10-23页 |
第一节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研究 | 第10-15页 |
第二节 社会支持的理论综述 | 第15-19页 |
第三节 相关人群社会支持的研究 | 第19-23页 |
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| 第23-27页 |
第一节 研究方法 | 第23页 |
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相关概念 | 第25页 |
第四节 研究伦理 | 第25-26页 |
第五节 研究框架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研究发现 | 第27-38页 |
第一节 被访者基本情况 | 第27页 |
第二节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工作困境 | 第27-32页 |
第三节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类型 | 第32-36页 |
第四节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38-42页 |
第一节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社会支持的特点分析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层次分析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结语:拯救都市中的农村教师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附录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