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简评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17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2 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理论 | 第18-23页 |
| ·基本概念的界定 | 第18-19页 |
| ·耕地保护的概念和内涵 | 第18-19页 |
| ·耕地保护政策的概念 | 第19页 |
| ·耕地保护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| 第19-22页 |
| ·基本农田保护理论 | 第19-20页 |
| 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·人地关系理论 | 第21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3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现状分析 | 第23-32页 |
| ·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| 第23-25页 |
| ·耕地总量逐年减少 | 第23-24页 |
| ·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| 第24页 |
| ·耕地污染和退化严重 | 第24-25页 |
| ·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 | 第25页 |
| 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过程及构成 | 第25-28页 |
| 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过程 | 第25-27页 |
| 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构成 | 第27-28页 |
| 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1页 |
| ·政策内容制定不完善 | 第28-30页 |
| ·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| 第30页 |
| ·政策评估标准不明确 | 第30-31页 |
| ·政策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4 国外耕地保护政策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2-37页 |
| 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耕地保护政策 | 第32-33页 |
| ·美国的优质耕地保护政策 | 第32页 |
| ·欧洲的控制耕地转用规模政策 | 第32-33页 |
| ·发展中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 | 第33-34页 |
| ·印度的土地规模经营政策 | 第33页 |
| ·巴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政策 | 第33-34页 |
| ·国外耕地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4-36页 |
| ·制定优质耕地保护政策 | 第34页 |
| ·制定耕地转用规模限制政策 | 第34-35页 |
| ·积极推进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政策 | 第35页 |
| 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政策 | 第35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5 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建议 | 第37-45页 |
| ·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制定的内容 | 第37-40页 |
| ·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政策 | 第37页 |
| ·制定清晰的耕地产权保护政策 | 第37-38页 |
| ·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| 第38-40页 |
| ·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内容 | 第40页 |
| ·增强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度 | 第40-42页 |
| ·强化政府耕地保护政策的依法执行 | 第40-41页 |
| ·完善政府耕地保护公共责任机制 | 第41-42页 |
| ·建立耕地保护政策的评估标准 | 第42-43页 |
| ·建立耕地保护政策评估技术性标准 | 第42页 |
| ·建立耕地保护政策评估的社会政治性标准 | 第42-43页 |
| ·建立耕地保护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| 第43-44页 |
| ·建立耕地违法预防发现机制 | 第43页 |
| ·完善耕地占用全程监管制度 | 第43页 |
| ·加大耕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结论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