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电气故障及可靠性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故障模式 | 第10-11页 |
| ·双绕组电机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双绕组电机的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绕组冗余电机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可靠性理论及其在电机领域的应用 | 第13-15页 |
| ·可靠性工程及理论的诞生及前期发展 | 第13页 |
| ·可靠性理论在电机领域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| ·电机可靠性设计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电机双绕组设计 | 第16-28页 |
| ·引言 | 第16页 |
| ·电机技术指标及总体设计 | 第16-18页 |
| ·电机技术指标 | 第16页 |
| ·电机总体设计 | 第16-18页 |
| ·同槽双绕组型电机 | 第18-21页 |
| ·绕组的嵌放形式 | 第18页 |
| ·同槽型电机数学模型 | 第18-21页 |
| ·隔槽双绕组型电机 | 第21-27页 |
| ·绕组的嵌放形式 | 第21-23页 |
| ·极槽配合选择 | 第23-24页 |
| ·隔槽双绕组型电机数学模型 | 第24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直流无刷电机双绕组故障分析 | 第28-42页 |
| ·引言 | 第28页 |
| ·双绕组同槽型电机绕组耦合关系分析 | 第28-32页 |
| ·多对极整数槽电机 | 第28-30页 |
| ·分数槽电机 | 第30-32页 |
| ·双绕组隔槽型电机绕组耦合关系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整数槽电机 | 第32-33页 |
| ·分数槽电机 | 第33页 |
| ·绕组故障的分析 | 第33-40页 |
| ·匝间短路 | 第34-35页 |
| ·相间短路 | 第35-38页 |
| ·对地短路 | 第38-40页 |
| ·断路故障 | 第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| 第4章 永磁体退磁故障分析 | 第42-55页 |
| ·引言 | 第42页 |
| ·永磁体温度场校核 | 第42-49页 |
| ·热辐射基本概念和公式 | 第42-44页 |
| ·三维暂态温度场计算模型 | 第44-46页 |
| ·暂态温升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·校核永磁体的温度特性 | 第48-49页 |
| ·电枢反应退磁计算 | 第49-54页 |
| ·最大退磁工作点的校核 | 第49-51页 |
| ·永磁体工作点的准确计算 | 第51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5章 双绕组电机可靠性分析 | 第55-66页 |
| ·引言 | 第55页 |
| ·可靠性基本概念 | 第55-56页 |
| ·无刷直流电机的可靠性模型 | 第56-57页 |
| ·单绕组电机可靠性模型 | 第56页 |
| ·双绕组电机可靠性模型 | 第56-57页 |
| ·电机可靠性分析和预计 | 第57-62页 |
| ·电机电子元件的失效率 | 第57-59页 |
| ·电机非电子元件的失效率 | 第59-62页 |
| ·双绕组电机可靠度计算 | 第62页 |
| ·电机可靠性的优化设计 | 第62-65页 |
| ·提高各元件的可靠度 | 第63页 |
| ·元器件的降额设计 | 第63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