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江南地方社会及其秩序变动--以祁彪佳的记载为考察中心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15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二、概念界定 | 第8-9页 |
(一) 江南 | 第8-9页 |
(二) 秩序及秩序变动 | 第9页 |
三、研究概况 | 第9-15页 |
(一) 关于祁彪佳的研究 | 第9-11页 |
(二) 明清时期秩序相关问题研究 | 第11-13页 |
(三) 对群众集体行动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晚明江南社会变迁概况 | 第15-20页 |
一、江南地区经济的贫富分化 | 第15-16页 |
二、生员、无赖阶层的活跃 | 第16-18页 |
(一) 生员阶层的独立 | 第16-17页 |
(二) 无赖浮游阶层的活跃 | 第17-18页 |
三、风俗的变迁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明末江南的民情与地方秩序的破坏 | 第20-41页 |
一、赋役繁重与官民生存压力 | 第20-23页 |
二、灾异频仍与抢攘动乱 | 第23-29页 |
(一) 灾异频仍 | 第23-24页 |
(二) 抢攘风暴 | 第24-27页 |
(三) 抗租风潮 | 第27-28页 |
(四) 秩序危机 | 第28-29页 |
三、保官与反官事件 | 第29-34页 |
(一) 保官事件 | 第30-32页 |
(二) 反官事件 | 第32-34页 |
四、民变个案研究——宜兴民变 | 第34-41页 |
(一) 民变爆发及余波 | 第34-35页 |
(二) 集体行动成员的构成及心态 | 第35-37页 |
(三) 官方的处理态度 | 第37-38页 |
(四) 民变特点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明清鼎革之际的江南状况 | 第41-59页 |
一、北京失陷后江南士民的反映 | 第41-49页 |
(一) 信息传播过程中民众的不安 | 第41-42页 |
(二) 奴仆阶层的暴动 | 第42-45页 |
(三) 士民对“从逆”者的讨伐 | 第45-49页 |
二、南都建立后江南官、民、兵的冲突 | 第49-52页 |
(一) 公权式微下官民的冲突 | 第49-50页 |
(二) 兵防与民生的矛盾 | 第50-52页 |
三、《侯岐曾日记》所见顺治初年的地方社会 | 第52-59页 |
(一) 侯家与官府的交际 | 第53-55页 |
(二) 时闻消息的传播 | 第55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后记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