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序言 | 第9-10页 |
一、 环境犯罪中设立危险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10-14页 |
(一) 增设环境危险犯的必要性 | 第10-12页 |
1. 预防环境犯罪的现实需要 | 第10-11页 |
2. 我国环境危险犯缺失的立法现状 | 第11-12页 |
(二) 增设环境危险犯的可行性 | 第12-14页 |
1. “环境权”理论的引进提供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2. 设立危险犯的法律效果 | 第13-14页 |
二、 环境犯罪中危险犯设定的域外介评 | 第14-17页 |
(一) 国外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 大陆法系国家 | 第14-16页 |
2. 英美法系国家 | 第16-17页 |
(二) 国外环境犯罪危险犯的法律评价及可借鉴之处 | 第17页 |
三、 我国环境危险犯的立法设计 | 第17-23页 |
(一) 增设环境危险犯类型 | 第17-19页 |
1. 增设过失危险犯 | 第17-18页 |
2. 增设单位危险犯 | 第18-19页 |
(二) 调整已有的环境犯罪罪状和法定刑 | 第19-21页 |
1.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| 第19-20页 |
2.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、非法采矿罪、破坏性采矿罪 | 第20-21页 |
(三) 增加具体的环境危险犯罪名 | 第21-23页 |
1. 空气污染罪 | 第21页 |
2. 水体污染罪 | 第21-23页 |
结语 | 第23-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-26页 |
致谢 | 第26-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