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1-13页 |
| ·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评价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| ·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| ·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| 第14页 |
| ·论文不足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| ·粮食补贴 | 第15页 |
| ·土地利用率 | 第15-16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| ·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| 第16页 |
| ·农户行为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| 第18-24页 |
| ·耕地面积下降,地域分布不平衡 | 第18-20页 |
| ·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| 第18页 |
| ·地域分布不平衡 | 第18-20页 |
| ·土地污染严重,质量下降 | 第20-21页 |
| ·土地污染严重,地力哀竭 | 第20页 |
| ·土地质量差,退化严重 | 第20-21页 |
| ·缺乏耕地保护意识,荒废严重 | 第21-22页 |
| ·农民耕地保护意识淡薄,缺乏对土地质量重视 | 第21页 |
| ·耕地的闲置与荒废严重 | 第21-22页 |
| ·后备土地资源紧缺 | 第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| 第四章 粮食补贴现状分析 | 第24-30页 |
| ·粮食生产情况 | 第24页 |
| ·粮食补贴实施现状及效果 | 第24-27页 |
| ·我国现行粮食补贴 | 第25-26页 |
| ·我国现行粮食补贴的成效 | 第26-27页 |
| ·粮食补贴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| ·资金结构不合理,各地补贴标准方式差异大 | 第27页 |
| ·补贴资金规模小,增产和增收的目标不同步 | 第27-28页 |
| ·补贴政策引发土地纠纷和制约土地流转 | 第28页 |
| ·缺乏针对粮食购销、加工环节的专项补贴 | 第28页 |
| ·补贴面积核实难,缺乏针对农民种粮行为专项补贴 | 第28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五章 土地利用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·土地利用率指标选取 | 第30-31页 |
| ·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30页 |
| ·指标选取 | 第30-31页 |
| ·土地利用率指标体系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·数据指标的定量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分析结论 | 第33-35页 |
| 第六章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,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| 第35-41页 |
| ·完善粮食补贴机制 | 第35-36页 |
| ·加大粮食直接补贴力度 | 第35页 |
| ·优化补贴结构,调整补贴方式 | 第35页 |
| ·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补偿和利益分配标准 | 第35-36页 |
| ·强化农机具购置补贴 | 第36页 |
| ·提高农业科技补贴 | 第36-37页 |
| ·政府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| 第37页 |
| ·加强政府后收购或补贴的办法 | 第37页 |
| ·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,加大农业资金支持 | 第37页 |
| ·加大农田水利投入 | 第37-38页 |
| ·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| 第38页 |
| ·对农田土地的灌溉用水的定额内水价进行补贴 | 第38页 |
| ·加大农村农民职业教育补贴 | 第38-39页 |
| ·建立完善的资金投资体系 | 第38页 |
| ·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的补贴力度 | 第38-39页 |
| ·设立农田保护奖励机制 | 第39-41页 |
| ·农业保护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| 第39页 |
| ·农田保护补贴 | 第39页 |
| ·加大有机肥使用补贴力度 | 第39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