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术语和縮略语表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40页 |
1 硬骨鱼的内分泌系统 | 第14-19页 |
·下丘脑—垂体—甲状腺轴(HPT) | 第14-16页 |
·下丘脑—垂体—性腺轴(HPG) | 第16-19页 |
·下丘脑—垂体—肾上腺轴(HPA) | 第19页 |
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简介 | 第19-24页 |
·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| 第19-20页 |
·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| 第20-21页 |
·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 | 第21-22页 |
·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方法 | 第22-24页 |
3 鱼类在内分泌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 | 第24-28页 |
4 斑马鱼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| 第28-34页 |
·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 | 第28-29页 |
·斑马鱼在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 | 第29-34页 |
·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效应研究 | 第30-32页 |
·神经系统发育毒性研究 | 第32页 |
·心血管发育毒性研究 | 第32-33页 |
·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 | 第33-34页 |
5 酰胺类除草剂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| 第34-37页 |
·酰胺类除草剂的毒理学研究 | 第34-35页 |
·丁草胺的使用现状 | 第35-37页 |
·丁草胺的毒理学研究 | 第37页 |
6 论文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意义 | 第37-4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7-3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9-40页 |
第二章 丁草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原药中杂质的鉴定 | 第40-46页 |
摘要 | 第40-4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供试药剂 | 第41页 |
·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41页 |
·试验用鱼 | 第41页 |
·成鱼急性毒性试验 | 第41-42页 |
·丁草胺原药中主要杂质的鉴定 | 第42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4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成鱼的急性毒性 | 第42-43页 |
·丁草胺原药中主要杂质GC-MS/MS分析 | 第43-45页 |
3 讨论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丁草胺对斑马鱼生长和下丘脑-垂体-甲状腺轴的影响 | 第46-67页 |
摘要 | 第46-47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47-51页 |
·供试药剂和主要试剂 | 第47页 |
·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47-48页 |
·试验用鱼和胚胎收集 | 第48页 |
·斑马鱼整个生命周期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动态 | 第48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染毒 | 第48-49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成鱼染毒 | 第49页 |
·毒理学终点的测定 | 第49-51页 |
·斑马鱼的体长和体重的测定 | 第49页 |
·斑马鱼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 | 第49页 |
·甲状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| 第49-5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5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61页 |
·甲状腺激素在斑马鱼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变化动态 | 第52-54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幼鱼体长和体重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成鱼体长和体重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成鱼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甲状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3 讨论和小结 | 第61-67页 |
·讨论 | 第61-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四章 丁草胺对斑马鱼生殖和下丘脑-垂体-性腺轴的影响 | 第67-80页 |
摘要 | 第67-6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8-71页 |
·供试药剂和主要试剂 | 第68页 |
·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68页 |
·试验用鱼和胚胎收集 | 第68-69页 |
·胚胎染毒 | 第69页 |
·成鱼染毒 | 第69页 |
·毒理学终点的测定 | 第69-70页 |
·F0代成鱼产卵的调查 | 第69页 |
·F0代成鱼性腺指数和肝腺指数的测定 | 第69页 |
·F0代成鱼性激素水平的测定 | 第69页 |
·F1代存活率的调查 | 第69-70页 |
·性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| 第70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70-7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71-77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成鱼产卵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成鱼性腺指数和肝腺指数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成鱼性激素和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·丁草胺对F1代的致死效应 | 第74-75页 |
·丁草胺对斑马鱼性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3 讨论和小结 | 第77-80页 |
·讨论 | 第77-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五章 丁草胺对斑马鱼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| 第80-88页 |
摘要 | 第80-8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81-82页 |
·供试药剂和主要试剂 | 第81页 |
·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81页 |
·试验用鱼和暴露条件 | 第81页 |
·生化指标的测定 | 第81-82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8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82-84页 |
3 讨论 | 第84-88页 |
全文总结 | 第88-90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90-91页 |
不足与展望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110页 |
附录 | 第110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