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种子质量调控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1-29页 |
第一章 番茄种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1-21页 |
摘要 | 第11页 |
1 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| 第11-12页 |
·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国家和地区逐年扩大 | 第11-12页 |
·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扩大 | 第12页 |
2 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综合分析 | 第12-13页 |
·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价格 | 第12-13页 |
·我国蔬菜种子的主要进出口国 | 第13页 |
3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化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| 第13-15页 |
·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化主要问题 | 第13页 |
·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措施 | 第13-15页 |
4 番茄育种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番茄育种现状 | 第16页 |
5 番茄种子纯度检验技术 | 第16-19页 |
·形态鉴定 | 第16-17页 |
·生理生化鉴定 | 第17页 |
·DNA分子标记鉴定 | 第17-18页 |
·番茄种子纯度检验展望 | 第18-19页 |
6 SSR分子标记在番茄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9-21页 |
·DNA指纹建立、品种鉴定及种子纯度检测 | 第19页 |
·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 | 第20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种子活力及引发技术研究进展 | 第21-29页 |
摘要 | 第21页 |
1 种子活力的生理与遗传机理 | 第21-23页 |
·种子活力的生理机理 | 第21-22页 |
·种子活力的遗传机理 | 第22-23页 |
2 种子劣变与种子活力 | 第23-25页 |
·种子劣变机理 | 第23-24页 |
·种子抗衰老机理 | 第24-25页 |
3 种子引发处理与种子活力 | 第25-27页 |
·种子引发方法及作用 | 第25-26页 |
·影响种子引发效果的因素 | 第26页 |
·种子引发机理 | 第26-27页 |
4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7-29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| 第29-77页 |
第三章 番茄种质资源种子活力的比较研究 | 第29-43页 |
摘要 | 第29-3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材料 | 第30-31页 |
·发芽试验 | 第3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3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1页 |
·正常条件下种子活力表现 | 第31-35页 |
·干旱胁迫下种子活力表现 | 第35-38页 |
·盐胁迫下种子活力表现 | 第38-41页 |
3 讨论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43-55页 |
摘要 | 第43-4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9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44-45页 |
·DNA提取 | 第45-46页 |
·SSR标记检测 | 第46-49页 |
·分子标记数据分析 | 第49页 |
2 结果 | 第49-53页 |
·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 | 第49-52页 |
·遗传多样性水平 | 第52页 |
·不同生长型番茄遗传相似性分析 | 第52-53页 |
3 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番茄杂交种子纯度的SSR快速鉴定 | 第55-63页 |
摘要 | 第55-5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6-58页 |
·植物材料与育苗 | 第56页 |
·DNA提取 | 第56页 |
·SSR标记检测 | 第56-57页 |
·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| 第57页 |
·资料分析 | 第57-58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SSR引物的扩增 | 第58-59页 |
·对不同样品的分子检测结果 | 第59-60页 |
·分子检测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比较 | 第60-61页 |
3 讨论 | 第61-63页 |
第六章 渗调引发提高胁迫条件下番茄种子活力的研究 | 第63-77页 |
摘要 | 第63-6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4-66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64-65页 |
·种子引发 | 第65页 |
·发芽试验 | 第65页 |
·田间试验 | 第65页 |
·相对电导率测定 | 第65页 |
·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 | 第65-66页 |
·数据统计 | 第6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6-73页 |
·引发对老化条件下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·引发对盐胁迫下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·引发对田间条件下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·引发对种子吸胀期REL和MDA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REL、MDA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| 第72-73页 |
3 讨论 | 第73-77页 |
全文结论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9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研究论文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