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目录 | 第11-14页 |
导论 | 第14-24页 |
(一)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(二) 学术研究状况综述 | 第15-21页 |
(三)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(四) 创新与不足 | 第22-24页 |
一、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历史生成 | 第24-39页 |
(一) 伦理激情的呼唤:马克思人本思想的萌芽 | 第24-28页 |
1、马克思人本思想萌芽的历史文化语境 | 第24-26页 |
2、个人成长经历促使马克思人本思想萌芽 | 第26-27页 |
3、伦理唯心主义人本观的基本面貌 | 第27-28页 |
(二) 理想到科学的转换: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生成 | 第28-39页 |
1、从理想主义到理性主义:人本是“意识的人”实现其精神自由 | 第29-32页 |
2、从唯心主义到人本主义:人本是“人的类”实现其劳动自觉 | 第32-35页 |
3、从理论逻辑到现实逻辑:人本是“现实的人”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 | 第35-39页 |
二、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核心话语 | 第39-65页 |
(一) 人本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| 第39-44页 |
1、人本需要应彰显人的内在本质 | 第39-41页 |
2、人本需要应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性 | 第41-43页 |
3、人本需要应具有历史发展性 | 第43-44页 |
(二) 人本是尊重人的主体价值 | 第44-50页 |
1、人本应坚持人对客体的主体地位 | 第45-47页 |
2、人本应强调主体间性的发展 | 第47-49页 |
3、人本应注重主体价值的实现 | 第49-50页 |
(三) 人本是重视人的实践活动 | 第50-55页 |
1、人本应强调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| 第51-53页 |
2、人本应突出人们协调社会关系的实践 | 第53-54页 |
3、人本应凸显人们创造精神财富的实践 | 第54-55页 |
(四) 人本的实现依靠人的多维度解放 | 第55-60页 |
1、政治解放是实现人本的历史前提 | 第56-57页 |
2、经济解放是实现人本的物质基础 | 第57-58页 |
3、劳动解放是实现人本的内在动力 | 第58-59页 |
4、文化解放是实现人本的智识策略 | 第59-60页 |
(五) 人本的价值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 | 第60-65页 |
1、“自由人联合体”的建立是实现人本的制度基础 | 第61-62页 |
2、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内涵 | 第62-63页 |
3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价值归宿 | 第63-65页 |
三、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价值意蕴 | 第65-82页 |
(一)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价值 | 第65-75页 |
1、超越:对传统人本思想实现了革命性变革 | 第65-69页 |
2、丰富: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奠定人学基础 | 第69-70页 |
3、奠基: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明了道路 | 第70-75页 |
(二)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践意义 | 第75-82页 |
1、在经济发展中重视人民幸福 | 第75-76页 |
2、在政治发展中保障人民权利 | 第76-78页 |
3、在文化繁荣中提升人民素质 | 第78-79页 |
4、在社会建设中改善人民生活 | 第79-80页 |
5、在生态文明构建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| 第80-82页 |
四、马克思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 | 第82-89页 |
(一) 困境:当代中国发展的人本问题 | 第82-85页 |
1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本缺陷 | 第82-83页 |
2、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本的挑战 | 第83-84页 |
3、发展不平衡对人本的威胁 | 第84-85页 |
(二) 解决:“以人为本”是当代中国走出人本困境的道路 | 第85-87页 |
(三) 成就:马克思人本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发展 | 第87-89页 |
结语:实现人本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自觉自信 | 第89-90页 |
附录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6页 |
后记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