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雄村铜金矿Ⅰ号矿体与Ⅱ号矿体的对比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| 第9-10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·消减后斑岩铜-金矿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氧化性和还原性斑岩铜-金矿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雄村铜金矿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主要工作量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17-22页 |
| ·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| 第17-18页 |
| ·地层 | 第18-19页 |
| ·岩浆岩 | 第19页 |
| ·构造 | 第19页 |
| ·矿产 | 第19-22页 |
|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| 第22-25页 |
| ·地层 | 第22页 |
| ·岩浆岩 | 第22页 |
| ·构造 | 第22-25页 |
| ·断层 | 第22-23页 |
| ·褶皱 | 第23-25页 |
| 第4章 雄村铜金矿Ⅰ、Ⅱ号矿体的对比研究 | 第25-64页 |
| ·矿体特征 | 第25-28页 |
| ·矿化特征 | 第28-41页 |
| ·Ⅰ号矿体 | 第28-29页 |
| ·Ⅱ号矿体 | 第29-35页 |
| ·矿石结构构造 | 第35-41页 |
| ·蚀变特征 | 第41-45页 |
| ·Ⅰ号矿体围岩蚀变 | 第41-42页 |
| ·Ⅱ号矿体围岩蚀变 | 第42-45页 |
| ·含矿斑岩特征 | 第45-47页 |
| ·成岩成矿时代 | 第47-49页 |
| ·成岩流体特征 | 第49-52页 |
| ·成岩物质来源 | 第52页 |
| ·氢-氧同位素 | 第52页 |
| ·硫、铅同位素 | 第52页 |
| ·地球化学异常 | 第52-55页 |
| ·地球物理异常 | 第55-56页 |
| ·磁铁矿特征 | 第56-59页 |
| ·雄村Ⅰ、Ⅱ号矿体的成因 | 第59-64页 |
| ·氧化性与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对比 | 第59-62页 |
| ·雄村Ⅰ、Ⅱ号矿体的对比 | 第62-64页 |
| 总结 | 第64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