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生物)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·适应生物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| 第10页 |
·弥补目前课程设置缺陷的需求 | 第10页 |
·适应研究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进展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国外教育启示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概述 | 第16-22页 |
·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·实践教学的内涵 | 第16页 |
·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·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功能 | 第17-18页 |
·增强个体心理素质 | 第17页 |
·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| 第17-18页 |
·弥补管理能力的缺陷 | 第18页 |
·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形式 | 第18-20页 |
·案例教学 | 第18页 |
·课堂观摩 | 第18页 |
·课例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课例分析 | 第19页 |
·模拟教学 | 第19页 |
·教育调查 | 第19页 |
·教育见习 | 第19页 |
·教育实习与反思 | 第19-20页 |
·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“实践观” | 第20页 |
·杜威的“实用主义教学思想” | 第20-21页 |
·施瓦布的“实践性课程” | 第21页 |
·舍恩的“反思实践”理念 | 第21-22页 |
3(生物)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| 第22-40页 |
·调查目的 | 第22页 |
·调查方法和对象 | 第22页 |
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22-37页 |
·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少、时间短 | 第37页 |
·“专门化”实践使得实践与反思相分离 | 第37-38页 |
·实践教学评价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 | 第38页 |
·实践基地不够开放,实践能力培养受限 | 第38-40页 |
4(生物)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构想 | 第40-52页 |
·实践教学的目标 | 第40-42页 |
·实践知识的传承 | 第40页 |
·实践理性的升华 | 第40-41页 |
·实践策略的改善 | 第41页 |
·实践智慧的生成 | 第41-42页 |
·实践教学的内容 | 第42-44页 |
·实践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| 第42-43页 |
·实践教学技能的强化和运用 | 第43-44页 |
·实践教学的策略 | 第44-47页 |
·更新实践教学的思想观念 | 第44-45页 |
·制定实践教学计划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| 第45页 |
·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,注重实践教学全程化 | 第45-46页 |
·增加反思性环节,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 | 第46-47页 |
·实践教学的评价 | 第47-50页 |
·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47-49页 |
·评价过程和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实践教学的管理 | 第50-52页 |
·建立实践教学规章制度,健全制度化管理 | 第50页 |
·积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 | 第50-51页 |
·实行“两段式、双导师制”培养 | 第51-52页 |
5 结论与反思 | 第52-54页 |
·结论 | 第52页 |
·反思 | 第52-54页 |
结束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