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致谢 | 第8-9页 |
| 目录 | 第9-14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19页 |
| ·引言 | 第14页 |
| ·氟材料/金属粘结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| ·氟橡胶/金属胶黏剂 | 第14-15页 |
| ·聚四氟乙烯(PTFE)/金属粘接 | 第15-17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·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7页 |
| ·实验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双组份含氟聚环氧丙烯酸酯胶黏剂合成 | 第19-37页 |
| ·引言 | 第1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19-21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19-20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0页 |
| ·实验配方设计 | 第20-21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21页 |
| ·测试与表征 | 第21-23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(FT-IR) | 第21-22页 |
| ·粘度 | 第22页 |
| ·环氧值 | 第22页 |
| ·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与 X 射线能谱分析(EDS) | 第22页 |
| ·力学性能 | 第22-23页 |
| ·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| 第2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7页 |
| ·单体选择 | 第23-24页 |
| ·链转移剂、引发剂用量 | 第24页 |
| ·氟元素含量 | 第24-25页 |
| ·环氧值 | 第25-27页 |
| ·红外表征 | 第27页 |
| ·PTFE 表面处理 | 第27-30页 |
| ·处理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钠萘溶液处理时间 | 第28页 |
| ·钠萘处理液溶度 | 第28页 |
| ·PTFE 片在钠萘溶液处理后的微观形态 | 第28-30页 |
| ·胶黏剂固化 | 第30-37页 |
| ·固化剂用量 | 第30-33页 |
| ·固化温度 | 第33-35页 |
| ·固化时间 | 第35页 |
| ·固化工艺 | 第35-37页 |
| 第三章 单组份含氟聚环氧丙烯酸酯胶黏剂合成 | 第37-52页 |
| ·引言 | 第37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7-41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37-38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38-39页 |
| ·合成路线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40-41页 |
| ·测试与表征 | 第41-42页 |
| ·–NCO 含量的测试:二正丁胺回滴法 | 第41页 |
| ·封闭产物的封端率(Sd)测定 | 第41-42页 |
| ·封闭物解封温度的测定 | 第42页 |
| ·FT-IR 分析 | 第42页 |
| ·~(13)C –NMR 分析 | 第42页 |
| ·差热扫描量热分析 | 第42页 |
| ·粘接强度测试 | 第4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2页 |
| ·HEA-IPDI 单体合成 | 第42-46页 |
| ·反应时间 | 第42-43页 |
| ·反应温度 | 第43-44页 |
| ·催化剂浓度 | 第44-45页 |
| ·残余-NCO 位置 | 第45-46页 |
| ·HEA-IPDI 封闭反应 | 第46-49页 |
| ·-H:-NCO 摩尔比 | 第46-47页 |
| ·反应温度 | 第47页 |
| ·反应时间 | 第47-48页 |
| ·红外表征 | 第48-49页 |
| ·胶黏剂的红外表征 | 第49页 |
| ·解封温度 | 第49-50页 |
| ·胶黏剂固化 | 第50-52页 |
|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52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