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引言 | 第8-18页 |
|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背景 | 第8-13页 |
|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| 第13-15页 |
| 第三节 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| 第一章 刘大为的写实人物绘画审美理想 | 第18-30页 |
| 第一节 “艺术为时代服务”——新时期绘画功能性的探讨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节 “从生活到艺术”的绘画理念 | 第19-21页 |
| 一、“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” | 第19页 |
| 二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节 写实人物绘画的历史感与诗意性 | 第21-23页 |
| 一、写实人物绘画的历史感 | 第21页 |
| 二、写实人物绘画的诗意性 | 第21-23页 |
| 第四节 绘画语言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| 第23-30页 |
| 一、“草原文化”的影响——情从草原来 | 第24-26页 |
| 二、中央美术学院的写实人物画传统——“中西融合”的绘画实践 | 第26-30页 |
| 第二章 刘大为的写实人物绘画分析 | 第30-59页 |
| 第一节 融汇中西——刘大为写实人物画绘画语言 | 第30-47页 |
| 一、“融贯中西”的绘画之思 | 第31-32页 |
| 二、写实人物造型 | 第32-36页 |
| 三、丰富的笔墨语汇 | 第36-44页 |
| 四、多变的构图空间 | 第44-47页 |
| 第二节 刘大为写实人物画的题材 | 第47-56页 |
| 一、历史史诗题材 | 第48-50页 |
| 二、草原牧歌题材 | 第50-54页 |
| 三、现实生活题材 | 第54-56页 |
| 第三节 刘大为写实人物绘画的家国情怀 | 第56-59页 |
| 一、民族情感在绘画中的表达 | 第56-58页 |
| 二、国家情怀在绘画中的表达 | 第58-59页 |
| 第三章 刘大为写实人物绘画的现实意义 | 第59-69页 |
| 第一节 学院教育的现实意义 | 第59-62页 |
| 一、品格的培养 | 第59-60页 |
| 二、教学理念 | 第60-62页 |
| 第二节 军旅创作的现实意义 | 第62-66页 |
| 第三节 “草原画派”的现实意义 | 第66-69页 |
| 结论 | 第69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73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