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导论 | 第7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·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8-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理论 | 第10-19页 |
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含义 | 第10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| 第10-14页 |
·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 | 第10-11页 |
·发展经济学有关理论简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和水平 | 第14-19页 |
·从城镇化角度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| 第14页 |
·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| 第14-16页 |
·从农村教育角度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| 第16-17页 |
·从组织劳务输出角度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| 第17页 |
·从城乡收入差距角度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| 第17-19页 |
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 | 第19-23页 |
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 | 第19-20页 |
·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中国“三农”问题的中心环节 | 第19-20页 |
·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| 第20页 |
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| 第20-23页 |
·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| 第20-21页 |
·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| 第21页 |
·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 | 第21-23页 |
4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| 第23-29页 |
·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变化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分布 | 第24-25页 |
·山西省阳泉市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| 第26-29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较多 | 第26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较少,各区域差异大 | 第26-27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 | 第27-29页 |
5 阳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和影响其转移的原因 | 第29-33页 |
·阳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 | 第29-30页 |
·山西阳泉的地理位置因素 | 第29页 |
·阳泉市就业结构不合理 | 第29-30页 |
·影响阳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| 第30-33页 |
·阳泉市农民文化素质低 | 第30页 |
·阳泉市农村思想保守 | 第30页 |
·阳泉市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 | 第30-31页 |
·制度因素,阻碍了转移的速度 | 第31页 |
·山西省城镇化建设滞后 | 第31-33页 |
6 阳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| 第33-37页 |
·人口城镇化是主要途径 | 第33-34页 |
·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化的关系 | 第33页 |
·山西人口城镇化现状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加大政策支持、改善就业环境 | 第34-35页 |
·制度层面 | 第34-35页 |
·政策层面 | 第35页 |
·加强农村教育事业、提高劳动力素质 | 第35-36页 |
·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| 第36-37页 |
7 结束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