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张石川电影之路的必然性——“前明星影片公司时期”(1913——1922) | 第12-22页 |
第一节 被动到主动——从亚细亚影戏公司到新民公司 | 第12-15页 |
第二节 《难夫难妻》等短片的意义与影响 | 第15-18页 |
第三节 《黑籍冤魂》和大众娱乐转型舵手 | 第18-22页 |
第二章 商业热潮中张石川创作风格的形成(1922——1930) | 第22-37页 |
第一节 《劳工之爱情》的表层和里层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《孤儿救祖记》的意义 | 第25-28页 |
第三节 流行文化的升级——与鸳鸯蝴蝶派联姻 | 第28-31页 |
第四节 “火烧”系列武侠神怪片及其意义重述 | 第31-37页 |
第三章 张石川创作和制作观念的成熟(1930——1937) | 第37-47页 |
第一节 引领潮流和跟随潮流——不断变化的制作和创作 | 第38-43页 |
第二节 郑正秋的离场和明星公司的结束 | 第43-47页 |
第四章 “后明星影片公司时期”张石川的生存哲学(1937——1953) | 第47-55页 |
第一节 主体身份的重建和衰败 | 第48-51页 |
第二节 “秩序”的建立和消失 | 第51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:张石川创作年表 | 第59-61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