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1 引言 | 第10-18页 |
| ·苜蓿简介 | 第10页 |
| ·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| 第10-15页 |
| ·DNA分子标记方法分析遗传多样性 | 第11-14页 |
| ·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(RFLP) | 第11-12页 |
| 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(RAPD) | 第12-13页 |
| ·简单重复序列(SSR) | 第13页 |
| ·序列特异性扩增区(SCAR) | 第13页 |
| 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(AFLP) | 第13-14页 |
| ·形态学标记 | 第14页 |
| ·细胞学标记 | 第14页 |
| ·生化标记 | 第14-15页 |
| ·苜蓿抗旱性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| ·抗旱鉴定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田间直接鉴定法 | 第15页 |
| ·旱棚或人工气候室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反复干旱法 | 第16页 |
| ·连续干旱法 | 第16页 |
| ·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鉴定法 | 第16页 |
| ·抗旱鉴定指标 | 第16-17页 |
| ·生长发育指标 | 第16页 |
| ·形态指标 | 第16页 |
| ·生理生化指标 | 第16-17页 |
| ·抗旱能力评价 | 第17页 |
| ·苜蓿遗传多样性及抗旱性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页 |
| ·苜蓿抗旱性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| ·苜蓿材料 | 第18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 | 第1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·11份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18-20页 |
| ·DNA提取 | 第18-19页 |
| ·引物筛选与PCR扩增 | 第19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19-20页 |
| ·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11份苜蓿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种子预处理 | 第20页 |
| ·胁迫处理 | 第20页 |
| ·指标测定 | 第20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11份苜蓿材料苗期抗旱性研究 | 第21页 |
| ·种子及幼苗处理 | 第21页 |
| ·指标测定 | 第21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1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36页 |
| ·11份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21-25页 |
| ·RAPD扩增结果与多态性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苜蓿多样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材料间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·遗传距离分析 | 第23-24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11份苜蓿种质材料抗旱性研究 | 第25-36页 |
| ·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| 第25-34页 |
| ·不同PEG渗透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| ·不同苜蓿材料的PEG-6000半致死渗透势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不同PEG-6000胁迫渗透势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PEG-6000渗透胁迫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PEG-6000渗透胁迫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抗旱性综合评价 | 第32-33页 |
| ·抗旱指标与胁迫强度相关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11份苜蓿苗期抗旱性研究 | 第34-36页 |
| ·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直接鉴定法 | 第34-35页 |
| ·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 | 第35-36页 |
| 4 结论与讨论 | 第36-40页 |
| ·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36-37页 |
| ·苜蓿材料遗传分化 | 第36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36页 |
| ·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讨论 | 第36-37页 |
| ·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研究 | 第37-40页 |
| ·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| 第37-38页 |
| ·PEG胁迫下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| 第37页 |
| ·依据半致死渗透势排列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顺序 | 第37页 |
| ·依据种子萌发相对发芽势排列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顺序 | 第37页 |
| ·依据种子萌发相对发芽指数排列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顺序 | 第37页 |
| ·依据种子萌发相对活力指数排列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顺序 | 第37页 |
| ·模糊隶属函数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讨论 | 第38页 |
| ·苗期抗旱性研究 | 第38页 |
| ·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直接鉴定法 | 第38页 |
| ·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 | 第38页 |
| ·苗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讨论 | 第38页 |
| ·11份苜蓿材料抗旱性研究结果讨论 | 第38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| 附图 | 第46-4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