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语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广播电视网络系统架构 | 第17-26页 |
·广播电视网络基本结构 | 第17-18页 |
·广播电视网络拓扑结构 | 第18页 |
·“星-树”型 | 第18页 |
·“多星-树”型 | 第18页 |
·“环-星-树”型 | 第18页 |
·广播电视网络架构 | 第18-22页 |
·一级传输网 | 第19-20页 |
·二级传输网 | 第20-22页 |
·接入分配网 | 第22页 |
·广播电视网络存在问题 | 第22-23页 |
·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方向 | 第23-25页 |
·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| 第24页 |
·应用管理的发展方向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升级改造的几种主要技术 | 第26-36页 |
·广播电视网络改造的特点及目标 | 第26页 |
·网络改造特点 | 第26页 |
·网络改造目标 | 第26页 |
·接入改造技术 | 第26-32页 |
·CMTS+Cable Modem 技术 | 第26-28页 |
·EPON+LAN 技术 | 第28-30页 |
·EPON+EoC 技术 | 第30-32页 |
·三种接入改造技术对比 | 第32-35页 |
·接入改造技术的横向比较 | 第32-33页 |
·接入改造技术的工程成本比较 | 第33-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EPON+EOC 接入方案原理及关键技术 | 第36-48页 |
·EPON 原理 | 第36-38页 |
·EPON 网络架构 | 第36页 |
·EPON 通信原理 | 第36-38页 |
·EPON 关键技术 | 第38-40页 |
·多点控制协议 | 第38-39页 |
·动态宽带分配 | 第39页 |
·QoS | 第39-40页 |
·小结 | 第40页 |
·EOC 原理 | 第40-42页 |
·EoC 网络架构 | 第40-41页 |
·EoC 通信原理 | 第41-42页 |
·EOC 关键技术 | 第42-46页 |
·基带 EoC | 第43-44页 |
·HomePlug AV | 第44页 |
·HomePNA | 第44-45页 |
·降频WiFi | 第45页 |
·MOCA | 第45-46页 |
·EOC 关键技术对比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EPON+EOC 局端配置及设计原则 | 第48-62页 |
·OLT 设备部署 | 第48页 |
·OLT 端口配置 | 第48-49页 |
·OLT 性能配置 | 第49-51页 |
·OLT 加密配置 | 第49页 |
·最大 RTT 配置 | 第49页 |
·FEC 配置 | 第49页 |
·DBA 配置 | 第49-50页 |
·VLAN 配置 | 第50-51页 |
·PON 口组播配置 | 第51页 |
·EOC 设备部署 | 第51-52页 |
·EOC 端口配置 | 第52页 |
·EOC 性能配置 | 第52-53页 |
·网络设计原则 | 第53-61页 |
·ODN 设计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EoC 传输距离设计原则 | 第54页 |
·光器件选择原则 | 第54-55页 |
·接入同轴分配网设计原则 | 第55-56页 |
·IP 地址规划原则 | 第56页 |
·PON 端口保护设计原则 | 第56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EPON+EOC 网络管理安全研究 | 第62-66页 |
·总体要求 | 第62页 |
·网络管理策略 | 第62-63页 |
·HFC 网管理策略 | 第62页 |
·IP 网管理策略 | 第62-63页 |
·网络安全策略 | 第63-65页 |
·PON 接口数据安全 | 第63-64页 |
·MAC 地址数量限制 | 第64页 |
·过滤和抑制 | 第64页 |
·ONU 认证功能 | 第64页 |
·QoS 机制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七章 珠海斗门 EPON+EOC 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| 第66-72页 |
·项目简介 | 第66页 |
·试点小区网络现状 | 第66-67页 |
·试点小区设计方案 | 第67-71页 |
·试点小区项目总结 | 第71-72页 |
结束语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附件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