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4-15页 |
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美联储传统货币政策 | 第17-22页 |
第一节 美联储传统货币政策目标和传导机制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美联储传统货币政策的绩效和局限性 | 第19-22页 |
第三章 2007-2010年美联储的非传统型货币政策实践 | 第22-31页 |
第一节 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的分类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2007-2010年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发展阶段 | 第23-31页 |
第四章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| 第31-37页 |
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理论 | 第31页 |
第二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反危机理论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伯南克关于中央银行应如何应对危机的观点 | 第32-37页 |
第五章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| 第37-55页 |
第一节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假设的传导机制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实际的效果 | 第39-51页 |
第三节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对假设传导机制的检验 | 第51-55页 |
第六章 美联储"信贷宽松"与日本中央银行"量化宽松"的比较分析 | 第55-64页 |
第一节 日本中央银行2001-2006年"量化宽松"货币政策实践 | 第55-60页 |
第二节 美联储"信贷宽松"与日本中央银行"量化宽松"差异 | 第60-64页 |
第七章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影响 | 第64-69页 |
第一节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64-67页 |
第二节 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 | 第67-69页 |
第八章 结论 | 第69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