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5页 |
(一)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 蒙古国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2-13页 |
1 地缘政治学 | 第12-13页 |
2 发展经济学 | 第13页 |
3 技术经济学 | 第13页 |
(四) 研究方法、思路与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1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2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3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一、国际科技合作概述 | 第15-19页 |
(一) 国际科技合作的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(二) 国际科技合作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(三)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| 第17-18页 |
(四) 国际科技合作执行机构 | 第18-19页 |
1 国际科技合作执行机构的类型 | 第18页 |
2 国际科技合作执行机构的管理机制 | 第18页 |
3 国际科技合作执行机构的经费来源 | 第18-19页 |
二、内蒙古与蒙古国科技合作状况分析 | 第19-32页 |
(一) 内蒙古科技发展现状 | 第19-23页 |
1 科技成果方面 | 第19-20页 |
2 科技投入方面 | 第20-22页 |
3 科技人才培养方面 | 第22-23页 |
(二) 蒙古国科技发展现状 | 第23-26页 |
1 科研机构 | 第23-24页 |
2 科研经费 | 第24-26页 |
3 科研计划 | 第26页 |
(三) 内蒙古与蒙古国科技合作不同模式成功案例分析 | 第26-32页 |
1 运用联合开发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成功的案例 | 第27页 |
2 运用产品产业化型科技合作模式成功的案例 | 第27-28页 |
3 运用二次开发型科技合作模式成功的案例 | 第28页 |
4 运用技术辐射型科技合作模式成功的案例 | 第28-29页 |
5 运用技术输出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成功的案例 | 第29页 |
6 运用R&D型科技合作模式成功的案例 | 第29-32页 |
三、内蒙古与蒙古国科技合作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| 第32-42页 |
(一) 内蒙古与蒙古国主要行业技术效率水平测度 | 第32-36页 |
1 投入和产出变量的选取 | 第32-33页 |
2 内蒙古主要行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分析结果 | 第33-34页 |
3 蒙古国主要行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分析结果 | 第34-36页 |
4 内蒙古与蒙古国主要行业技术效率测度结果比较 | 第36页 |
(二) 内蒙古与蒙古国开展科技合作的优势 | 第36-39页 |
1 开展国际合作双方共同的优势 | 第37-38页 |
2 内蒙古优势 | 第38-39页 |
(三) 内蒙古与蒙古国科技合作的制约因素 | 第39-42页 |
1 经济联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| 第39-40页 |
2 缺乏有效地合作组织机制 | 第40页 |
3 缺乏专业化的中介机构 | 第40页 |
4 科技资源投入强度和产出绩效偏低 | 第40页 |
5 缺乏复合型人才 | 第40-42页 |
四、促进内蒙古与蒙古国科技合作对策建议及前景分析 | 第42-50页 |
(一) 促进内蒙古与蒙古国科技合作对策建议 | 第42-46页 |
1 应制定系统的政策和保障措施 | 第42页 |
2 加大政府对国际科技合作的经费投入 | 第42-43页 |
3 建设科技信息交流平台,提高科技合作的效率 | 第43页 |
4 发展适合内蒙古重点领域科技 | 第43页 |
5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、提高国际竞争力 | 第43-44页 |
6 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| 第44-45页 |
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,加速内蒙古与蒙古国经济发展 | 第45页 |
8 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| 第45-46页 |
(二) 内蒙古与蒙古国科技合作前景分析 | 第46-50页 |
1 在畜牧业方面的科技合作的前景 | 第46-47页 |
2 在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科技合作前景 | 第47-48页 |
3 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合作前景 | 第48页 |
4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前景 | 第48页 |
5 采矿业科技合作前景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