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6页 |
·背景 | 第10页 |
·染料废水特点及排放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染料废水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·染料废水排放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活性艳橙 KGN 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染料废水的处理现状及其处理技术的发展 | 第13-16页 |
·物化法 | 第13-15页 |
·生物法 | 第15-16页 |
·联用技术 | 第16页 |
·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24页 |
·过硫酸盐特性 | 第16-17页 |
·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反应机理 | 第17-19页 |
·硫酸根自由基性质 | 第19页 |
·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特性 | 第19-20页 |
·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过硫酸盐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·过硫酸盐处理废水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| 第23-24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、主要内容、意义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课题的来源 | 第24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| 第24页 |
·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| 第24-26页 |
2 实验与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6-30页 |
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原理与方法 | 第27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页 |
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活性艳橙 KGN 溶液紫外-可见光谱图 | 第27-28页 |
·活性艳橙 KGN 溶液浓度-吸光度工作曲线 | 第28页 |
·过硫酸盐含量测定 | 第28-30页 |
3 Fe(II)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活性艳橙 KGN 废水的研究 | 第30-48页 |
·实验安排 | 第30-31页 |
·Fe(II)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活性艳橙 KGN 废水单因素影响研究 | 第31-36页 |
·初始 pH 值对活性艳橙 KGN 降解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温度对活性艳橙 KGN 降解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Fe~(2+)初始浓度对活性艳橙 KGN 降解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Na_2S_2O_8初始浓度对活性艳橙 KGN 降解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Fe(II)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活性艳橙过硫酸盐残余率影响研究 | 第36-40页 |
·初始 pH 值对过硫酸盐残余率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温度对过硫酸盐残余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Fe~(2+)初始浓度对过硫酸盐残余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过硫酸盐浓度对过硫酸盐残余率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Fe(II)分次投加实验研究 | 第40-46页 |
·一次性投加二价铁盐对染料降解率影响研究 | 第40-41页 |
·Fe(II)分次投加实验安排 | 第41-43页 |
·Fe(II)分次投加实验结果 | 第43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4 Fe(II)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活性艳橙 KGN 废水优化实验研究 | 第48-64页 |
·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| 第49-51页 |
·染料降解率模型建立与响应面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6页 |
·模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染料降解率响应面分析 | 第53-56页 |
·处理成本模型建立与响应面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6-57页 |
·出水硫酸盐模型建立与响应面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7-59页 |
·出水硫酸盐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Fe(II)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染料废水优化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4页 |
5 Fe(II)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活性艳橙染料废水表观动力学研究 | 第64-74页 |
·反应表观动力学基础理论与实验原理 | 第64-65页 |
·反应表观动力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5-73页 |
·不同活性艳橙 KGN 初始浓度体系反应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不同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体系反应分析 | 第67-70页 |
·不同二价铁盐初始浓度体系反应分析 | 第70-72页 |
·动力方程的计算 | 第72页 |
·动力学行为分析 | 第72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·结论 | 第74-75页 |
·展望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附录 | 第84页 |
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84页 |
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目录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