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聚乙烯醇—海藻酸钠固定铜绿微囊藻对磷的吸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插图索引第11-12页
附表索引第12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24页
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第13-16页
  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来源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第15-16页
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关键——除磷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磷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控制因素第16页
     ·常规除磷方法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·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第17-22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概述第17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藻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7-19页
     ·藻类固定化方法类型及固定化载体选择第19-22页
   ·铜绿微囊藻作为实验材料的特点第22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-24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2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2-24页
第2章 实验条件与方法第24-31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实验藻种来源第24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的配置第24页
     ·其他重要试剂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模拟污水的配制第25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5-2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·铜绿微囊藻的培养第26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小球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·实验设计第28-31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研究第28页
     ·包埋材料最佳配比的实验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藻球用于除磷的实验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小球吸附前后结构变化的实验设计第30-31页
第3章 固定化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31-36页
   ·铜绿微囊藻的生理特性及生长情况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铜绿微囊藻的形态特征第31页
     ·铜绿微囊藻的生殖方式第31页
     ·铜绿微囊藻的生活环境第31页
     ·铜绿微囊藻生长曲线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铜绿微囊藻生长规律分析第32页
   ·固定化藻球中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情况第32-33页
   ·游离藻与固定化藻的生长情况比较第33-34页
   ·固定化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藻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第34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对藻类生理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4章 固定化藻球包埋条件优化第36-40页
   ·正交试验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概述第36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设计安排第36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·本课题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结果计算及极差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·最佳包埋条件确定第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5章 固定化藻球除磷特性及机理研究第40-52页
   ·固定化藻球除磷影响因素的研究第40-45页
     ·不同初始 pH 对固定化藻球除磷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反应时间对固定化藻球除磷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·不同初始磷浓度对固定化藻球除磷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·固定化小球吸附前后的变化第45-50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小球吸附前后内部形态变化第46-49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小球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·固定化藻球除磷机理初步探讨第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结论第52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附录A 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-62页
附录B 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撰写投稿在审的论文第62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竹炭填料生物流化床工艺的生活污水处理研究
下一篇: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CDM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