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7页 |
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 | 第17-24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水电开发 | 第17页 |
·政策变迁 | 第17-18页 |
·倡导联盟理论概述 | 第18-24页 |
·倡导联盟理论提出 | 第18-19页 |
·倡导联盟理论的前提假设 | 第19页 |
·倡导联盟理论的核心观点 | 第19-24页 |
2 怒江水电开发政策变迁过程 | 第24-28页 |
·怒江水电开发政策酝酿与形成阶段(1958 年—2003 年) | 第24-25页 |
·怒江水电开发政策质疑与回应阶段(2003 年—2004 年) | 第25-26页 |
·怒江水电开发政策评估与修正阶段(2004 年至今) | 第26-28页 |
3 怒江水电开发政策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8-36页 |
·怒江水电开发政策变迁中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·政策变迁中子系统不活跃 | 第28页 |
·跨联盟学习遇到困境 | 第28-29页 |
·政策变迁的外驱力受到束缚 | 第29页 |
·怒江水电开发政策变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6页 |
·政策内部子系统结构单一 | 第30-32页 |
·政策学习的条件不充分 | 第32-34页 |
·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制约着政策变迁的外驱力 | 第34-36页 |
4 完善怒江水电开发政策变迁的对策 | 第36-42页 |
·调整政策子系统结构扩大参与主体范围 | 第36-38页 |
·强化政策核心信念的公共性 | 第36页 |
·决策机构适当放权,畅通多元参与决策的渠道 | 第36-37页 |
·改变单一的精英决策模式,提高公民的政策知情权 | 第37-38页 |
·增加联盟内外互动发挥政策学习机制 | 第38-39页 |
·官方决策机构发挥政策掮客的协调作用 | 第38页 |
·提高专业论坛在决策中的地位 | 第38-39页 |
·整合联盟内部资源,促进联盟间的协调互动 | 第39页 |
·破解内部限制因素准确掌握外部变化 | 第39-42页 |
·构筑“复合行政”府际协调机制 | 第39-40页 |
·建立和完善水电生态补偿机制 | 第40-41页 |
·解决生态移民引发的文化与生产难题 | 第41-42页 |
结束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