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籽油份含量近红外测定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21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| 第10-19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3页 |
·近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| 第11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近红外光谱仪器 | 第13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建立和评价 | 第13-15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13-14页 |
·近红外模型优劣的评价标准 | 第14-15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| 第15-17页 |
·快速高效 | 第15-16页 |
·无损分析 | 第16页 |
·稳定性好 | 第16页 |
·分析成本低 | 第16页 |
·多状态分析 | 第16页 |
·操作简单 | 第16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劣势 | 第16-17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| 第17-19页 |
·NIRS在谷类作物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·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油料作物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棉籽油份含量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·棉籽油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(NIRS)模型建立 | 第21页 |
·不同部位、不同时间取样棉籽含油量的差异 | 第21页 |
·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含油量分布状况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试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2页 |
·近红外分析仪 | 第22页 |
·改良的索氏抽提器 | 第22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2-26页 |
·棉籽含油量化学方法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近红外测定棉籽油分NIRS模型的建立 | 第23-25页 |
·样品光谱数据的收集 | 第23-24页 |
·化学测定数据的输入 | 第24页 |
·超常样品的剔除 | 第24页 |
·建立定标方程及选择最佳方程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取样时间棉籽含油量的差异 | 第25页 |
·不同取样部位棉籽含油量的差异 | 第25-26页 |
·储存时间对棉籽含油量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5页 |
·棉籽油分含量NIRS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1页 |
·棉籽仁油份化学分析结果 | 第26页 |
·数学预处理对定标方程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不同散射校正对定标方程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散点图 | 第29页 |
·棉籽油份含量分析模型的外部检验 | 第29-31页 |
·不同取样时间对棉籽油份含量的影响 | 第31页 |
·不同取样部位棉籽油份含量的差异比较 | 第31-33页 |
·储存时间对棉籽含油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长江流域杂交棉含油量分布状况 | 第34-35页 |
4 讨论 | 第35-39页 |
·代表性样品的挑选问题 | 第35-36页 |
·棉籽少量样品分析问题 | 第36-37页 |
·不同部位棉籽油分含量差异因素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棉籽贮藏时间与棉籽含油量的关系 | 第38页 |
·索氏抽提操作过程中的体会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