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16页 |
一、选题的目的 | 第11页 |
二、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(一)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(二)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四、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| 第14-16页 |
(一)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反贫困理念的演变与国际经验 | 第16-23页 |
一、贫困的界定 | 第16-18页 |
(一) 贫困线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(二) 我国贫困线界定存在的缺陷 | 第17-18页 |
二、反贫困的国际经验 | 第18-20页 |
(一)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| 第18-19页 |
(二) 人力资本投资 | 第19-20页 |
三、金融支持在反贫困中的意义和作用 | 第20-23页 |
(一) 金融发展与反贫困相关理论 | 第20-21页 |
(二) 金融反贫困的作用机制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我国民族地区贫困的总体现状及反贫困中金融支持现状 | 第23-28页 |
一、我国民族地区贫困的总体现状及特征 | 第23-24页 |
(一)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积大,贫困人口多,贫困发生率高 | 第23页 |
(二) 少数民族地区绝对贫困、相对贫困和返贫现象相互交织 | 第23-24页 |
(三) 散居人口贫困问题与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并存 | 第24页 |
二、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中的金融支持现状 | 第24-28页 |
(一) 财政金融对反贫困的支持 | 第24-25页 |
(二) 正规金融对反贫困的支持 | 第25-27页 |
(三) 非正规金融对反贫困的支持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反贫困中的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 | 第28-37页 |
一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贫困现状 | 第28-30页 |
(一) 贫困面积大、程度深 | 第29页 |
(二) 经济发展仍然相当滞后 | 第29页 |
(三) 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弱,产业化程度低 | 第29页 |
(四)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小 | 第29-30页 |
二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反贫困中金融支持的实证 | 第30-34页 |
(一) 财政金融对反贫困的支持 | 第30-32页 |
(二) 正规金融机构对反贫困的支持 | 第32-34页 |
(三) 非正规金融机构对反贫困的支持 | 第34页 |
三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融支持现存的主要问题 | 第34-37页 |
(一) 财政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4-35页 |
(二) 正规金融机构存在主要问题 | 第35-36页 |
(三) 非正规金融机构存在主要问题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民族地区反贫困中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| 第37-43页 |
一、健全完善财政政策,加大扶贫扶持力度 | 第37页 |
(一) 进一步完善扶贫贴息贷款工作机制 | 第37页 |
(二) 修改完善《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》 | 第37页 |
(三) 调整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的税收返还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 | 第37页 |
(四) 继续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、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扶持力度 | 第37页 |
二、积极改善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| 第37-39页 |
(一) 加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(二)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,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| 第38页 |
(三) 引导非正规金融给予合法地位 | 第38-39页 |
(四)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| 第39页 |
三、探索金融发展机制创新途径 | 第39-40页 |
(一) 创新担保抵押模式 | 第39-40页 |
(二) 创新信息机制 | 第40页 |
(三)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| 第40页 |
四、建立促进民族金融发展的多层次、广覆盖、高效率、可持续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 | 第40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