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六味地黄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0-24页 |
一、临床资料 | 第10-15页 |
(一) 诊断标准 | 第10-12页 |
(二) 选择病例标准 | 第12页 |
(三) 一般资料 | 第12-15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(一) 治疗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二) 观察指标 | 第16页 |
(三) 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6-18页 |
(四) 统计方法 | 第18页 |
三、研究结果 | 第18-24页 |
(一) 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| 第18-20页 |
(二)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| 第20-22页 |
(三)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| 第22页 |
(四)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比较 | 第22-23页 |
(五) 治疗前后血浆ET、NO含量的变化 | 第23页 |
(六) 安全性观测 | 第23-24页 |
讨论 | 第24-36页 |
一、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 | 第24页 |
二、病机探讨 | 第24-27页 |
(一) 肝肾阴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 | 第25-26页 |
(二) 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的症候特征 | 第26页 |
(三) 瘀阻血脉是老年高血压病发展的必然趋势 | 第26-27页 |
三、治法探讨 | 第27-28页 |
四、处方依据 | 第28-33页 |
(一) 方药组成 | 第28页 |
(二) 方药分析 | 第28-30页 |
(三) 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| 第30-33页 |
五、临床研究疗效分析 | 第33-36页 |
(一) 对偶测血压的影响 | 第33页 |
(二) 对脉压的影响 | 第33页 |
(三) 对动态血压(ABPM)的改善作用 | 第33-34页 |
(四) 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| 第34页 |
(五) 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| 第34-35页 |
(六) 对血脂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综述 | 第42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