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绪言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成果评析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ACTA介评 | 第13-26页 |
| ·ACTA简介 | 第13-14页 |
| ·ACTA与TRIPs协议的简要比较及评价 | 第14-19页 |
| ·立法目的的差别 | 第14-15页 |
| ·立法技术的不同 | 第15页 |
| ·价值导向的不同 | 第15-16页 |
| ·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标准的强化 | 第16-17页 |
| ·立法程序的缺陷 | 第17页 |
| ·争端解决机制比较 | 第17页 |
| ·ACTA的评价:立法的正当性与非正当性并存 | 第17-19页 |
| ·ACTA的谈判背景分析 | 第19-23页 |
| ·ACTA谈判的推动因素 | 第19-21页 |
| ·发达国家推动ACTA谈判的经济动因 | 第21-22页 |
| ·发达国家促使ACTA生效的手段——以美国、欧盟为例 | 第22-23页 |
| ·结论:国际知识产权法领域的新纪元 | 第23-26页 |
| 第二章 ACTA对我国潜在的影响 | 第26-37页 |
| ·ACTA与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对比 | 第26-30页 |
| ·民事措施对比 | 第27-28页 |
| ·刑事措施对比 | 第28-29页 |
| ·边境措施对比 | 第29-30页 |
| ·ACTA对于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·ACTA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理论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从各国边境知识产权执法现状看ACTA对我国出口的潜在影响 | 第31-33页 |
| ·ACTA生效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预测 | 第33-34页 |
| ·我国的抉择:我国应当加入ACTA | 第34-37页 |
| 第三章 我国的应对策略 | 第37-42页 |
| ·连横合众:联合发展中国家和非政府组织施加压力,争取时间缓冲 | 第37-38页 |
| ·苦练内功:借ACTA之势推进国内知识产权执法 | 第38页 |
| ·循序渐进:有步骤的加入ACTA | 第38-39页 |
| ·适者生存:利用ACTA的制度维护我国利益 | 第39页 |
| ·各个击破:利用发达国家的分歧增加我国在ACTA内部的话语权 | 第39-40页 |
| ·师夷长技:ACTA对我国的借鉴意义——国内政策的外化 | 第40-42页 |
| 结语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