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硅藻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| 第11-12页 |
·硅藻在揭示海洋物理环境中的作用 | 第12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2-19页 |
·硅藻生产力的几种重建指标及其在重建中的应用 | 第13-16页 |
·黄、东海的初级生产力和优势藻 | 第16-17页 |
·有机质降解模型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19-33页 |
·黄、东海区域概况 | 第19-21页 |
·实验样品 | 第21-25页 |
·微藻培养、采集 | 第21-23页 |
·黄、东海悬浮颗粒物的采集 | 第23-24页 |
·黄、东海表层沉积物、柱状样的采集 | 第24-25页 |
·试剂和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试剂 | 第25-26页 |
·仪器 | 第26页 |
·柱状沉积样品定年 | 第26-27页 |
·定年方法 | 第26页 |
·210Pb 测年结果 | 第26-27页 |
·样品测定 | 第27-29页 |
·样品预处理 | 第27-28页 |
·上机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部分样品类脂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图和气-质图谱 | 第29-33页 |
·藻类样品的气-质图谱(Agilent) | 第29-30页 |
·悬浮颗粒物样品的气相图谱 | 第30-31页 |
·沉积物样品的气-质图谱(Thermo) | 第31-33页 |
·单个藻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含量的测定 | 第33页 |
3 藻类、颗粒物、沉积物中两种硅藻生物标志物的比较研究 | 第33-47页 |
·两种硅藻生标在硅藻、甲藻中的含量分布 | 第33-36页 |
·两种硅藻生标在东、黄海悬浮颗粒物中的含量分布 | 第36-38页 |
·两种硅藻生标在黄、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布 | 第38-42页 |
·黄海表层沉积物 | 第38-40页 |
·东海表层沉积物 | 第40-42页 |
·两种硅藻生标在黄、东海柱状样中的含量变化 | 第42-46页 |
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4 降解模型在硅藻生产力重建中的应用 | 第47-51页 |
·柱状样 10694 中菜子甾醇的降解过程 | 第47-48页 |
·10694 站位 210 年来硅藻生产力的变化 | 第48-50页 |
·柱状样 DH5-1 中菜子甾醇的降解过程 | 第50页 |
·DH5-1 站位 140 年来硅藻生产力的变化 | 第50-51页 |
5 结论 | 第51-52页 |
6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历、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