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4页 |
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3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2 资料和方法 | 第14-21页 |
·数据资料 | 第14-18页 |
·SODA | 第14页 |
·NCEP | 第14页 |
·网格化 Argo 资料 | 第14-16页 |
·IPCC 模式输出 | 第16-18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小波分析 | 第18页 |
·EOF | 第18-19页 |
·Mann-Kendall(M-K)突变检验 | 第19-21页 |
3 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 | 第21-34页 |
·热带太平洋 SST 年代际变化 | 第21-23页 |
·赤道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的空间结构 | 第23-28页 |
·赤道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空间结构的 EOF 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水温度的年代际变化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4 热带太平洋温跃层、混合层的年代际变化 | 第34-48页 |
·SODA 资料的检验 | 第34-38页 |
·Argo 资料温跃层深度、混合层深度的界定 | 第34-36页 |
·SODA 资料温跃层深度、混合层深度的界定 | 第36页 |
·Argo 资料和 SODA 资料的比较 | 第36-38页 |
·温跃层、混合层年代际变化 | 第38-46页 |
·温跃层、混合层气候态特征 | 第38-39页 |
·温跃层、混合层的 EOF 和小波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混合层、温跃层年代际变化分析 | 第41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5 IPCC 多模式比较 | 第48-60页 |
·SST 气候态模拟 | 第48-50页 |
·温跃层深度气候态模拟 | 第50-53页 |
·SST 年代际变化模拟 | 第53-57页 |
·温跃层深度年代际变化模拟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