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0页 |
(一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(二)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研究的意义 | 第8-10页 |
一、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理论来源 | 第10-14页 |
(一)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| 第10-11页 |
(二) 西方思想史上的人本思想 | 第11-13页 |
(三)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| 第13-14页 |
二、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发展历程 | 第14-26页 |
(一)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——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形成 | 第14-19页 |
1、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| 第14-15页 |
2、土地革命时期 | 第15-17页 |
3、抗日战争时期 | 第17-18页 |
4、解放战争时期 | 第18-19页 |
(二) 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时期——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曲折发展 | 第19-22页 |
1、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| 第19-20页 |
2、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| 第20-22页 |
(三)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——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发展 | 第22-26页 |
1、邓小平理论的人民观 | 第23-24页 |
2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人民观 | 第24页 |
3、科学发展观的人民观 | 第24-26页 |
三、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主要内容 | 第26-32页 |
(一)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| 第26-27页 |
(二) 相信群众,依靠群众 | 第27-28页 |
(三) 人民利益至上 | 第28-30页 |
(四) 以人为本,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| 第30-32页 |
四、中国共产党实践人民观的价值及方法 | 第32-40页 |
(一) 实践价值 | 第32-35页 |
1、立国之本、执政之基 | 第32-33页 |
2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| 第33-34页 |
3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| 第34-35页 |
(二) 实践方法 | 第35-40页 |
1、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 | 第35-36页 |
2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| 第36-37页 |
3、关注民生、改善民生 | 第37-38页 |
4、问政于民,问需于民,问计于民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44页 |